何妨吟啸且徐行-读《走不出的咖啡馆》有感

预备分手日期:伤感散文阅读:17372

文/锦衣夜行

《走不出的咖啡馆》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而且,每一次品读都要从作者妻子刘英兰女士的序《小文章 真性情》开始。因为,这本书的序不是惯常的评析和溢美,而是针对这本书产生背景、写作历程、文学价值和文章特色的深刻剖读。刘英兰女士说,“这本《走不出的咖啡馆》就是他在观察、比较和思考之后的感想在字面上的反映。”“他的散文除了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异国文化的深刻了解,还体会到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他的散文中常常有许多有趣的掌故和宝贵的知识。”“我常常说,他的散文是小文章,真性情。”我也想附和一句,“这些评价真的很中肯。”真的,只有在这些评价的引领下,才使你的阅读具有目的性,使你的阅读更具思想性,以及,使你的阅读节奏更加契合作者的节奏性,使你在本书的文字中行走,完完全全地投入这氤氲着咖啡芳香的异国风情之中。

谭五昌曾经说过,“一个人往往有多重社会身份,这就意味着其创作内在的丰富性。”我觉得,这种丰富是须臾超拔的盛大,也是鹜行别意之辽远。《宁静的伯恩》开篇即写:“夜,震耳欲聋的摩托车马达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走到窗口,看见了几个年轻人。”要写宁静,却把喧闹放在前面,是将这矛盾的统一相互依衬,在轰鸣的背景下,宁静便有了行迹之痕。接下来的文字娓娓道来,由近及远,由今溯古,由己推人,不囿于宁静的书写,也不止于视觉的触及,反而带入更深的别样的隐喻。巧的是,开篇写的是喧闹的年轻人,结尾对话的是一名老太太,让人在忖度中莞尔,了解作者良苦的寄寓。最后,作者还是忍不住告诉你,“我会感到一种宁静之下的生动喧闹。但,波恩毕竟是宁静的。”

这本书带给我突出的感受是:无声的文字常常把你带入有声的画境,仿佛温热的手牵引着你缓缓漫步在街道上、建筑中、历史里,在你仰望嗟叹的同时,将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娓娓道来,将在心底澎湃的感受深情的咏叹,将文化差别风俗迥异信手点明。比如,“有一阵子我的牙疼得厉害,国内的朋友写信来说:吃牛黄上清丸;德国的友人则建议:到巴登-巴登去住几天!”再如,“她已经74岁了,但她不高兴人家称呼她为老奶奶。的确,除了容颜以外,她在语言、行动和思考方式上都看不到年迈的迹象,很多方面都还像一个热血青年。”

叶芝说过,“一切艺术只要不是单纯地讲故事 或者单纯地描写人物 ,就都含有象征意义,就有着中世纪魔术师用各种颜色和形状做成的,并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的目的。”也许这份象征意义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因为在文中漫步,那些理念差别,文化悖论都在矛盾中消解,在和谐中治愈。这些书写显然是以丰富的人生 经验和渊博的知识积累为底座,超越了人们审美的旧框,裹挟着钟磬的音质,读来更觉声声入耳,字字入心。“阳光产生的轻松快意,容易把人当作走马观花的游者乐呵呵地打发走,而隐喻带来的沉重,却可以促人深思。吕贝克的阴雨在霍尔斯顿城门前,给过我联想和思索的享受。”“锯木头在巴伐利亚是普通而又经常的劳动,是当地人生活 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锯木头的成功 是两个人的合作、协调用力互为前提的;和谐美满的夫妻生活也是这样,是以双方的互相尊重、互相亲爱、齐心协力为保证的。”

“这是不是一口钟或者一架钟,我不敢肯定。它的形状行北京煤炉的篦子又像炸油饼锅上架油饼的铁排。”“我终于忍不住和那位屁股朝天的地面画家搭话了。”这样的表述常让我忍俊不禁,但又觉得绘声绘色,就在这独特的表述逻辑中去感知、辨识、流连、聚拢,这类似于打滑的笔触让人领受了诚实和幽默 。作者对书中语言的布局,节奏的把控,脉络的走向,仿佛庖丁解牛般,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书中,作者的思考占了很大的比重,所思、所想、所悟都充满了精神的启迪,洋溢着独特而又典型的灵魂拷问。但这样的思索并不尖锐也非批判和置疑,更像是一种引领,似乎在你迫不及待的问出“然后呢?”之后,他微笑着转身,冲你轻轻颔首,“你说呢?”然后你便陷入沉思之中。

在书中,在某条小巷的拐角,在某个广场的中央,或者某片树林的小路上,你会与弗莱里格拉特、瓦格纳、恩贝、贝多芬、舒曼、托马斯·曼甚至马克思相遇。阅读中,会让我们对陌生的艺术家产生兴趣,让我们熟悉的艺术家更为生动。我觉得作者每每加重笔墨对诗人 描摹,肯定是有份情结在里面,因为作者本身就是诗人,他的诗歌 在书中也有所展现。“我只好俯身下望/莱茵河涟漪宛若蓝缎带/老爸爸啊,你可思念 卢勒莱?/老爸爸目光一闪一闪/银须拂拭着蓝缎带/当我恢复了青春/卢勒莱就会回来”这样的诗句机敏自持,在凝重与轻盈之间交换别致的乐感,有小夜曲的悠扬,和鸣着奏鸣曲的交响,拟人化的譬喻和关联,西化的隐喻,于是作者在现实与历史中从容穿越。

“主人盯着我的眼睛就说:你们国家的人权纪录很糟糕啊。我骤然觉得,我走进的是日内瓦人权会议会场!后来,我们还是进行了轻松的谈话,但那是我在让他认识到他的形象很糟糕之后开始的。”看到这一段,我不禁拍案叫绝,戏虐调侃的语气将当时剑拔弩张的情势一带而过,并不细致描绘、尖锐抨击,而海平面下的风暴早已裹挟着雷鸣席卷而去,文字折射的不过是支离的光影。我觉得这种表达的魅力和大国的气度来自于孙书柱先生的学识教养、外交经历、社会背景、人格涵养以及处事态度堆砌起来的高度,这种高度决定了他看问题的角度视野和处理事件的思路情怀。

其实,这本书中让人感动、期待、向往、启迪的情节比比皆是,我就不再一一赘述。希望大家在《走不出的咖啡馆》中慢慢探寻。

作者简介

锦衣夜行,本名:郑伟,现居河北省秦皇岛。

《何妨吟啸且徐行-读《走不出的咖啡馆》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990021.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