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传记》:学生运动

一步一步简简单单跟随你日期:电影原声阅读:15020

1966年秋维亚泽姆斯基回到巴黎后,白天去大学上课,晚上学习电影每天晚上她和戈达尔6点钟去电影院,8点钟吃饭,10点钟看另一场电影。戈达尔喜欢自己“电影教授的角色”,而她也欣然受教。反过来她向戈达尔讲述哲学。在同布莱松拍电影以前,她没过多地考虑过电影,而同戈达尔在一起的经历令她确信在电影中她找到了归宿,在大学里就没这么惬意。她住在第16区,邻居都是中产阶级,入学时没有被分在索邦大学,而是巴黎郊区的一个新建大学。当时巴黎这个城市正在翻新,在戴高乐政府倡导的现代化下发展起郊区以服务城市,其中一部分便是现代经济要求的新戈达尔把这些新兴郊区地带纳入了《我知道的关于她的二三事》的主题 ,其中建筑工地和伴随其间的噪声穿插在这部电影中。巴黎十大是这些课。在巴黎十大也隐匿着这样一小群学生,他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社会以及求学的学校深感不满:他们一份接一份地制作传单,列出自己的分析。让一吕克经常出入校园 ,开着跑车接安妮,很快他就读到了这些奇怪言论,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又抨击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的大学。

当前,失业无法抹去的威胁造就了一个个温顺的学生团体,迫不及待地用技能加证书武装自己,帮助他们面临职业市场的惊涛骇浪。很难想象有这样一个时期,为数不少的学生拒绝教师的权威,并当众反驳他们但是,60年代的学生处于不同寻常的历史时刻。当时西方国家动员庞大的军队抗击纳粹德国,战争结束后没有失业现象是动员参军的必然结果。战的惨痛教训,工业化国家的工人阶级早已领教过了:因为大量失业而以战做代价,这种情况再不会重演。这一代价却曾受青睐,1967年考入大学的学生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代生活 在无失业社会的人。就业万无一失学生们所担心的不是是否能找到工作,而是摆在面前的众多工作——有保障却又乏味——是否太没有人性化。

非人性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通常说来,它描写了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思考着预先为他们设定的角色。从哲学上讲,它是一种尝试尝试去理解人是如何发现反作用于自身的劳动力的,现代经济中的众多资源为何不用来为大众谋福利。1956年发生的事件,无论是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报告,还是他斯大林式的镇压匈牙利革命的行动,都粉碎了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单方面的控制。50年代末60年代初,不仅是卢卡奇,科尔施卢森堡等人的著作,甚至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也再次成为争论的话题。但这一长期而博学的传统或多或少地完全置于大学校园之外——对于急切渴望分析社会和社会中大学角色的学生们来说,这种传统提供了另一种政治权威

60年代早期,马克思早年的著作《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被发现并引起关注,至此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性才得以重视。19世纪20世纪权领大多数工人阶级政治的马克思是写出《资本论》的马克思,他没有站在道德角度为社会主义辩护,而是指出这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其中无序的发展必然导致过度生产。马克思认为,经济周期循环不断恶化,最终社会主义会是个受欢迎的选择。在零失业的大环境里,这样的马克思似乎没有说服力,在那些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凯恩斯主义和需求管理似乎可以解决经济周期的弊病。早年的马克思是一个具有弥赛亚精神的人物 ,将注意力集中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非人性化上,把共产主义看做是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个人主体和社会整体能够形成透明而富有成效的关系。早年的马克思变成了社会主义理论全部爆发的代表,既强调经济上的解放,也强调心理上的解放。

人们对心理的兴趣随着神经机能病和疯癲病的新理论浪潮而不断加强。神经病学越来越多地同最为残酷的药物治疗、休克疗法等挂起钩来在美国,精神分析发展成为一种与普遍盛行的社会模式、道德模式相吻合的塑造自我的治疗方法。但是从其他理论角度看,莱恩、傅柯、拉康等学者们开始置疑“正常”和“疯癫”的概念,因为行为正常还是疯癫同个人病状关系甚少,而同社会期望关系甚密。这个领域的一大特点便是打开了精神分析的整个历史。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人物是威廉·赖希(WilhelmReich)。学术与探索的整个传统之前很少与大学联系在一起,而现在学生们都可随意获得了。

精神分析和马克思主义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术传统,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与其年长的一群差异极其明显。1967年避孕药首次在巴黎可以自由购买,但戈达尔在电影《男性,女性》中就已经确认了避孕药在年轻人生 活中的中心地位。在人类历史上,女性第一次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生育而不需要禁欲

即使是40年过后,去预测这一不同寻常的转变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仍显过早。那个时期,这种变化是划分不同年代人的绝对标志。多少年来性方面的智慧都被予以忽视——至少是在那时。“代沟”自古就有,直到20世纪早期才成为普遍关注的现象。但是,也许没有任何时期能与60年代相比,那时做女儿的面对着与母亲们年轻时截然不同的环境,要对自己的操行作出选择。在性成为最基本的商品形式的年代,回想它的颠覆力和作为年龄层划分的标志似乎有些奇怪。这样一个划分即将在巴黎十大通过场形象的纷争表现出来。这所大学的众多学生社团中有一个无政府主义社团,就叫做“无政府主义者”。其中最具感召力的一个人物是一位名叫丹尼尔·龚一本第(Danielcohn-Bendit)的年轻社会学学生。维亚泽姆斯基早就知道他了。她第一次遇到他时,丹尼尔·龚一本第打着非正统的政治标语“红发人团结一致”,希望结识她。正是这种非正统的方式使他成为校园英雄。

1968年1月8日,戴高乐政府主管体育和青年事务的部长弗朗索瓦米索夫(FrancoisMissoffe)视察巴黎十大,在此之前他刚刚就法国青年现状作了长达300页的汇报。龚一本第——一后来全学校都叫他丹尼尔——贸然反对这位部长,问他为什么在300页的报告中对“性”只字未提。“性”在巴黎十大是个热门话题,因为有严格的校纪将学生宿舍以性别隔开。部长建议这位头脑过热的学生洗个凉水澡。龚一本第的回击立即使他声名大噪:“这样的回答适合追随希特勒的年轻人。”

在年轻的一代同他们父母 间,性的问题是最明显的分界线,而且超出了异性恋模式的理解,除此以外的两样事物是毒品和摇滚乐。毒品有很多种类:大麻、安非他明、LSD等。同避孕药的出现一样,很难说清毒品在一个社会的长期影响,几个世纪以来,这个社会一直局限于酒精和尼古丁以内。但确定的是,它向年轻人的生活引入的另一事物,是传统智慧无可奉告的。最终一种新的音乐形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无法归为从前任何美学范畴,却在年轻人的感情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所有这些发展,承诺了一种不受经济关系决定的生活,承诺了一个可以逃离早九晚五单调工作的未来,所有这些发展,在越南战争上找到了聚合点。越南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斗争建立在并发展为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这一英雄式形象。第三世界国家努力建造的世界,是一个生活不受金钱和美国控制的世界。

链接:《戈达尔:七十岁艺术家的肖像》

《戈达尔:七十岁艺术家的肖像》 前言

《戈达尔传记》(1) 莫诺家族与戈达尔家族

《戈达尔传记》:家族历史(1)

《戈达尔传记》:家族历史(3)

《戈达尔传记》:童年时代(1)

《戈达尔传记》:童年时代(2)

《戈达尔传记》:安德烈·巴赞

《戈达尔传记》:《电影公报》

《戈达尔传记》:戈达尔与电影院

《戈达尔传记》:享利·朗格卢瓦

《戈达尔传记》:巴黎与电影(2)

《戈达尔传记》:巴黎与电影(1)

《戈达尔传记》:脱离家庭:1950-1954

《戈达尔传记》:害群之马(2)

《戈达尔传记》:害群之马(1)

《《戈达尔传记》:学生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391863.html

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