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新话之:世事洞烛藏吴钩

m,ask日期:哲理散文阅读:13824

作者简介:朱龙伟、男、年近不惑,毕业985,事业无起步,庸庸碌碌,嬉嬉笑笑。小酒二三两,朋友七八个,畅聊有知己,文章无定式。说说半生故事 ,讲讲江湖情缘,调侃调侃历史,吐槽吐槽现在。白纸黑字,记录真情真性。

被离看着一身落魄的伍子胥,虽满脸风尘衣衫不整,一头与青年人完全不相符的白发,但这些都难以遮盖这个年轻人身上的傲骨和英气,自己相人那么多年,从来也没见过如此英豪之人。被离知道,只要给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个契机,他终将搅动乾坤。

公子光让自己多多留意豪杰之人,以助他成事,那么伍子胥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被离很犹疑,要不要把伍子胥推荐给公子光,仿佛已经能够看见,他俩一旦双剑合璧,在吴国乃至整个天下带来的刀光剑影。

被离这个时候特别想念季子,如果自己可以在季子身边多随侍几年,也许会多从季子身上学到更多的智慧,今日也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前。季子说,万事万物都有是因才有果,他可以做到洞察先机,但却很难阻止事情的发生。被离想到这里心情 放松了很多,伍子胥已经出现在了吴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并不是他不让公子光和伍子胥相遇,两个人就真的不会相遇。

果然未过多久,吴王就派人来让被离带着伍子胥一起觐见。跟使者前后脚来的还有公子光本人。被离很清楚,两个人都在他身边埋下了眼线。季子不在国内,而自己这个只能被称为半个季子弟子的人,他们是不会放之不理的。因为公子光从中作梗,伍子胥并没有受到吴王的重用,而后来公子光又表现的非常礼贤下士屈尊降贵地与伍子胥结交,伍子胥很快的成为了公子光的人,被离知道,公子光和吴王的斗争胜利的天平慢慢向公子光这边偏转。

被离虽然自认自己在季子身上只学到了皮毛,但现今的吴王和公子光的想法他非常清楚。他们名里暗里争夺的吴王大位只是季子不愿意接受的东西而已。而季子的这两个侄子完全没有了他们父辈高尚的谦让品格,也完全了背弃了当初建立吴国的他们老祖宗的风骨。传到他们这代,老祖宗崇高的品格只剩下了贪婪和阴谋诡计。

被离年轻的时候在季子身边伺候,因为自幼聪颖很得季子赏识。季子教了他一些识人看相的手段,被离学的很好。有一次,被离大着胆子问季子,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先王的遗愿,成为吴国的君主,因为被离看的出来无论是先王还是季子的三位兄长都是真心实意地愿意季子接任王位。季子笑笑,跟被离讲了他们老祖宗的故事。

那时候还没有周,天下还是大商的天下。当时古公亶父还只是周部落的首领,他强壮了部落的实力,成为一方很有实力的诸侯。他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有一孩子叫姬昌,公亶父很喜欢这个孙子,他觉得在这个孙子手里,周部落可以发展壮大,但按照传统,部落的首领只能泰伯和他的儿子继承,是不可能传到姬昌手里的。

于是公亶父每天都很郁闷,泰伯和仲雍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逃到了现在吴国的这块地方,这样周部落的首领就被季历和姬昌继承,姬昌也不负公亶父的殷切希望,他和他的儿子建立了大周将商朝取而代之。而泰伯和仲雍将中原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到了吴地,发展了当地的生产,各部落纷纷来投,就成了现在的吴国。

季子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说起他的三位兄长就如同当初吴国的老祖宗一样,他们不是不如自己贤明只是他们尊崇了自己父亲 的意愿。季子说,有这样贤明和谦让的国主,吴国必定崛起。

当时公子光和公子僚还是孩童在季子门下学习,年纪虽小,但两人已经流露出王者之气,被离观二位王子的面相,无一不具有王者之相,被离暗暗猜测吴王的位子大致上在他们这一代肯定也会延续他们父辈的传统,兄终弟及,兄弟连心,吴国的强大就在眼前。

只是被离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季子在看见这两位王子受自己谆谆教诲的时候,偶尔会流露出一些暗淡的神色。当时不明所以,但现在被离已经完全明白季子当时已经预见了他们兄弟未必就会兄友弟恭,也许终有一天会为了王位而反目成仇。被离不敢问季子,为什么季子已经预见了这样的事情,却又没有阻止,甚至季子对公子光可以拉拢自己也不管不问。季子在被离的眼里不仅是圣人,更是一个神,季子总归有他的道理在的。

季子不仅博古通今,还善能预言事物的发展,这都离不开季子超人的智慧,识人识势,季子说势就是事情发展的轨迹,而人则是导致势形成的原因。被离曾经跟着季子出访过很多国家。在齐国,季子遇见了同样出类拔萃的晏子。被离知道晏子这个人,虽然身材矮小但具备超卓的才能,特别是高超的辩才和急智让人津津乐道。

“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早就在诸国流传。但即便是晏子出色如此,见到季子,晏子还是诚惶诚恐地听取季子的教诲。季子在鲁国呆的时间不长,临走是跟晏子说了几句话让晏子尽快放弃高位和封地,因为季子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齐国将要发生的内乱。晏子很诧异,但还是听从了季子的劝告,最终在齐国大乱的时候没有受到牵连。

被离事后问过季子,何以季子能预言到齐国发生的大事。季子只是淡淡的说,齐国虽貌似强生,但主弱而臣强,在齐国掌握权势的两大家族栾氏和高氏的领袖都是盛气凌人之辈,断不会久居人下,两大家族势必不会两立,而晏子虽身居高位但家族没有什么势力,就是他们率先进攻的对象,我让晏子及早撤出,以免被攻罚的不利局面。季子说齐国政权终将被人接替,而在这之前,齐国的内乱的情况是不会更改的。

同样的预言,季子还在晋国的时候说过。季子在晋国见到了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季子对这三个人非常欣赏,说他们都是不世的人才。季子对被离说,晋国以后难免要成为他们三家的吧,因为晋国的君主骄奢淫逸,而臣子却贤能还富裕,这个政权迟早是要更替的。

吴王僚的墓前,季子已经站了很久,被离静静地站在季子的身后,被离已经非常善于相面,但现在他丝毫看不出季子究竟是在缅怀业已逝去的吴王僚还是想着这个国家的未来,抑或是想起他的父兄胸怀广阔多次将王位想让,但季子的坚持是不是导致今天悲剧产生的原因?公子光站在外围,伍子胥和伯嚭恭敬地站在他的身后,季子没有动之前,他们也不敢动。终于季子的目光和思绪收了回来,落在公子光的身上。

公子光作揖,说僚强占吴王大位,现已经伏诛,恭请季子登上吴王大位。季子深邃的目光盯着工资光的眼睛,公子光垂手侍立。季子说如果他想当吴王,他早就是了,就是公子光的父亲也当不上吴王,这个位子是公子光辛苦得来的,又是轻易能放弃的,季子说他会辅佐公子光当上吴王,但要公子光牢记,天下大势往往盛极而衰,千万不能因为骄奢淫逸而葬送大好基业。公子光唯唯称是。临走的时候,被离把伍子胥叫到一旁,说他看伯嚭为人,鹰视虎步,本性贪佞,专功而擅杀。如果受重用,伍子胥必受其害。但伍子胥因为觉得自己与伯嚭同为楚国亡臣,同病相怜,对被离的话颇为不以为然。

被离无奈离去。季子说有些话只能点到而止,有些人必将在历史上留下盛名,一味趋吉避凶只能妨害他的发展,英雄以悲剧收场未必不是归宿。被离以为然。

季子和被离隐居于梅里,范蠡和勾践质于吴国,在夫差面前听差,范蠡偶尔来访,执弟子礼。季子劝夫差勾践志向非小,非久居人下之人,现隐忍于此,必是有所图谋。季子劝夫差早日杀掉勾践,或有生之年不让勾践返越。夫差假装应承。季子叹息着对被离说,自己年纪大了,夫差不会听他话了,如果让勾践放虎归山,估计吴国就危险了。被离说起范蠡,范蠡是一个贤能之人,勾践又为人隐忍,君臣齐心协力,越国确实会成为吴国心腹大患,而吴王夫差还沉浸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之中,日渐骄逸,疏远伍子胥而宠幸伯嚭,吴国日有衰弱之势。季子仰天长叹,自己虽能洞烛世事,亦能看清事态发展,奈何历史车轮碾过的痕迹并非一人所能改变。再则一时成败终究只是过眼烟云,王朝再强总有更替,太过执着也只是徒劳无功。

季子想起自己的父亲、三位兄长还有两个侄子吴王僚和公子光,他们都已死去,但都留下了赫赫威名,然而想到夫差,父辈的荣耀只剩徒具其型了,一瞬间季子似乎看到了吴泰伯创立的吴国行将就木。季子泪眼婆娑。

夫差放勾践和范蠡归国,信伯嚭谗言杀伍子胥,挂伍子胥头颅于城门之上。季子让被离写信给范蠡,如果攻陷吴国请其善待城内百姓;勾践为人只可同甘苦而不能共富贵,功成名就须急流勇退。季子未再见夫差。

勾践卧薪尝胆,范蠡献攻吴七计,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趁虚而入攻打吴国。经年,勾践攻破姑苏城,夫差无颜面对伍子胥,掩面自杀。范蠡携西施归隐于江湖。世间再无人见过季子和被离。

《野史新话之:世事洞烛藏吴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zheli/393531.html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