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死

¢玩笑过半¢日期:名家随笔阅读:12302

每当读至“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之句,难免拍案,薛道衡真不愧为大隋首席诗文大家,而相传,道衡的丧命,正因此诗句太佳,从而遭嫉的缘故。文人相轻相嫉,自古如此,偏偏妒忌道衡的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大隋二世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虽以好色残暴著称于史,但其善于辩才,兼善诗文,更有《野望》一诗,令人叫绝,诗云: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故此杨广极其自负,他曾对别人说,“别人总以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我。”但炀帝若与道衡相比,还是不免逊色,故此因嫉而生恨,也属常情。而且杨广因妒忌而杀人本有前科,据刘竦《隋唐嘉话》载,杨广作诗《燕歌行》,文人皆和,偏著作郎王胄逞强,作诗盖过。杨广便怀恨在心,终究找个借口将他杀害。

而《纪闻谈》则记载了薛道衡与王胄相似的死因,书中载:隋炀帝作诗有押泥字者,群臣皆以为难和。薛道衡后至,诗成有“空梁落燕泥”之句。帝忌其出己,因事诛之,临刑问道:“得“空梁落燕泥否”?”文中的隋炀帝,活脱一副小人得志、幸灾乐祸的嘴脸。

然而作为一代帝王,是否真的如此意气用事,会仅因一句诗,而对重臣痛下杀手呢?根据史料,简单剖析一番,便知隋炀帝杀薛道衡,其中另有隐情。薛道痕才高,当世所推。然而才高者难免自傲而清高,而处于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中,此类人最易树敌,稍有不慎,便会大祸临头。性格往往决定命运,确实如此。

炀帝杀道衡,只是积怨已久。薛道衡历仕北齐、北周、隋王朝,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作为天下名士,又在文帝时担任机要职务多年,因此和当时的重臣高颖、杨素交情颇深。高颖是灭陈的主要策划者,曾官至尚书左仆射(宰相)。杨素亦是功高盖世,官至尚书右仆射。但此二人在隋炀帝登基后,便被猜忌,最终高颖被诛杀,杨素也被逼隐退,抑郁而死。而薛道衡作为高杨集团的重要分子,杨广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曾有一事,亦令杨广对薛道衡恨恨不已。隋灭陈后,薛道衡被任为吏部侍郎,后又因事被免职,并被发配岭南。此时杨广为晋王,镇守扬州,早怀夺嫡之心,正欲招揽人才,又久慕薛道衡的文才,便私邀道衡南下时取道扬州,他再上书皇帝把道衡留在扬州。杨广本是一番好意,可道衡却偏偏不领情,竟取道江陵去了岭南。杨广此番热脸却贴到了冷屁股上,怎能不又羞又恼?

正是因为薛道衡资格太老,名声太响,文人气太重,因此常常口无遮拦,出语尖刻,这更是其被诛杀的直接原因。杨广即位后刚一年,薛道衡便上表辞职。辞职的同时,还顺便写了一篇文章上奏炀帝,文题为《高祖文皇帝颂》,文中对文帝的文治武功、经世济民、道德情操大加歌颂。有人大赞先皇,照常理来说,炀帝应该高兴,但炀帝的皇位是杀父害兄夺得,原本心怀鬼胎,因此,在炀帝看来,此文满纸写的都是讽刺,便动了杀机,但又杀之无名,只好暂且把道衡留在身边,授予司隶大夫之职,静待时机。

终于有一天,炀帝抓住了一个机会。那一次,朝臣们在一起讨论新令,争论不已,薛道衡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说:“向使高颖不死,令决当久行。”在杨广与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高颖是站在杨勇一边的,因此才被杨广诛杀,现在薛道衡竟然讲崇敬高颖的话,隋炀帝岂能容忍。恰好此时,御史大夫裴蕴猜到了炀帝心思,就上奏弹劾,说道衡仗着自己是老臣,又有点文才,就轻视君王,每次皇帝诏书一下,便在腹中非议,只不过是没说出口而已。(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弹劾理由虽然可笑,但却正合炀帝心意,随即下令将薛道衡逮捕审讯。

可悲的事,薛道衡被算计已久,死到临头却浑然不知,还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忙着催审判官抓紧审理自己的案件,还传话给家里人准备酒席,以招待前来祝贺他无罪释还的宾客。谁知,审判结束后,他接到的不是炀帝的赦令,而是一纸让他自尽的诏书。他吃惊非常,不免又耍起了文人的拗脾气,自认为无罪,拒绝自尽。但机不可失,炀帝深知此理,当审判官再次将此事上奏炀帝时,炀帝下诏缢而杀之。

那年,薛道衡已是70岁的古稀老人。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一首《人日思归》让人千古传诵,诗人 虽去,但却永远留在了人的记忆深处,因为他的诗。

敬的读者:

本文系meiwenwz原创内容。

《诗人之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123528.html

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