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人生//刘广备:戒尺之美

熊爱我不爱日期:名家散文阅读:19135

文|刘广备(河南)

戒尺之美

台湾是中国的孔孟文化传承之地,戒尺一直沿用,难道说我们教育 改革一刀切去5000年的戒尺,没有一点值得回眸?

戒尺之美,美在灵于法律之上, 戒尺之美,美在用之有度;戒尺之神,神于挫折教育;戒尺之威,威于振奋精神。 去戒尺不赞成的人群:中小学教师、理性家长。他们年青,有育幼热情,认为给玩童们说理论道,玩童们懂吗?中小学教师占教师队伍的一半要多吧,他们在教学中很无耐,不知所措。于是教育专家们说: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师训的结果如何?)中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耐心?需要对教育投入多少热爱?做到这些的中小学老师占多大比值?太阳下光辉的灵气,在没有一点威严、没有一点压力的情况下,能更好的发挥其潜能吗?教育非万能,法律做后盾。把教育留下的问题给法律,难道不是国学教育的失败吗?孩子小时(12岁以前),世界观还未成,严格一点。大时才能听进去、听明白国学的深奥。中小学生经常用说服教育,不可动其皮指,终成说教之刀也会变成耳旁之风。老师怎么样?打我们违法,告你,吃不下你用食品袋拿回家用去。教师们更不想拿回家,于是一些人想通了,自嘲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不要太认真,给自己过不去。何苦呢,教育日下,人情大于法,说不定,不会写字的人可能会成为大老板呢。教不严,师之惰,到了不是教育专家的中小学教师这儿,严从何起?师道尊严无疑成为纸上谈兵,亲师信道何故不是道听途说?教育要想成功 ,离不开不失时机的精准教育。一棍子打死孔孟戒尺之神力,小时不戒,大时用法律来戒,使国学教育、仍至国力受损,是谁之过?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无畏戒之忧患,必享乐而消亡。国有古训,棍棒之下,必出孝子。我从教三十年,最近十年内搞兴趣教学,没有打过学生,但总感教育力不从心。 八十年代 多数严厉的老师打了不作业的学生,也没有出现那么多的跳楼事件,现在网络世界了,科学教育都飞速向前发展了,教育法规却赶不上时代的脚步了,校园 暴力屡屡事发。

戒尺为啥不叫“戒丈”?戒不足步,戒的不是距离,戒的是方向,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方向。老师是否使用戒尺,主要来与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认为孩子上网玩游戏是开发孩子的智力,父母 纵情的上网,孩子为啥不能上网?所以戒尺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把来自家长的尚方宝剑,家长不严,严师何从起点?一个老与老师顶嘴的孩子,是因为他的父母总与爷爷吵架。只靠老师的戒尺行吗?

戒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孩子心存敬畏戒备,才会知道己出何方;才能谈及孝悌;才能不生弑母、打爷之邪念。戒尺不是一个代名词,它是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纽带,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因为戒尺放在地上只是一个木条。灵活运用戒尺也不失为良策,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品读人生//刘广备:戒尺之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687069.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