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柿子红

小城市的故事日期:自然美文阅读:11500

文/王满堆

在我的家乡泽州,有多个品种的柿子树,有的叫“数黄” ,有的叫“窝泉” ,还有的叫“火灌” 等等。它们生长在田间地头山坡,甚至房前屋后(旧住宅)。一到十月,柿子全身通红,闪着金光,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枝头,宛如一盏盏点燃的小灯笼,远远望去,染红了一片天。

柿子的营养成份极高,含有葡萄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谷氨酸、碘、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在过去的贫寒岁月里,它为人们填饱肚子补充营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从农历八月十五,柿子有点泛黄的时候开始,家家户户的炉火边,都放着一个浸泡柿子的小缸或盆子,温水浸泡两天后,就可食用了。

到十月初,把柿子全部打回来,挑选一些个大的,做成柿饼或柿圪连柿半。把柿皮全削叫柿饼。削一半皮留一半皮叫柿圪连。一切两半,叫柿半。另外,把柿子和削柿饼柿圪连的皮加上米糠,上碾碾勻,晒干后加上少许炒熟的玉米,上磨磨细,叫“宵面” 。

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就拿柿饼来说,三五刀也不一定能把一个柿子的皮削掉,削皮后要一个一个地摆放在干净的地方,稍干后要一个一个揑成扁圆形,再干几天还要揑一遍,最少需要三次。那碾柿糠磨宵面更加麻烦,两个人推碾,一个人不停地用木板把碾到边沿,但还未细碎的柿子往中间翻。碾出的柿糠要均勻地滩在苇席或干净的石头上晒干,绝对不能让雨水淋湿,否则就会发酸变质,白辛苦一场不说,还浪费了口粮。

磨宵面的时侯,有的用人磨,有的用牛磨,一晌也就是磨个十几斤。

从碾柿糠到磨成宵面,全家人费了太多的功夫。但千万别小看这宵面,它可是一家人冬春两季不可缺少的食物。通过再加工,又成为宵饼。做法是,用柿子或米汤作粘合,干湿适中,上碾碾成大约1.5厘米厚,切成长约10厘米,宽约7厘米的长方形块状,放在高梁杆编制的凉台上凉干。有的家户为了让宵饼更有甜味,还在里边放点糖精。

早上,熬米汤或糠面(米糠加玉米磨成的面)糊糊,配上两块宵饼,中午,汤面或米淇,配上两块,晚上的饭和早上几乎一样,更离不开它。总之,那些年,柿子在人们的眼里是十分精贵的东西。

近四十年,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再也不为生活 犯愁。因此,只是在柿子成熟后,浸泡一些尝个鲜,或做成柿饼、柿圪连換成钱。至于那并不可口,而且还十分麻烦的工序才能碾成柿糠,磨成宵面做成宵饼的活计早已成为历史。

金风送爽瓜果香,年年岁岁柿子红。它是我童年一个美好的记忆,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又见柿子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680398.html

主题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