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涵:茶是故乡醇

冒险日期:心情随笔阅读:13801

1

我的饮茶习惯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享受那种“奢侈”的生活 ,我在我的《茶韵漫话》中写道:……主人抓上一把老干烘(有的叫“大把抓”、正名应当是“黄大茶”)放到白色带花的大陶瓷壶里,用滚开的水沏上,顿时就有一股说不出是什么香的味道直扑到鼻子里,我不禁想到了我那个被打成右派的班主任老师的大搪瓷缸子里的茶水,不就是这种香味吗?片刻后斟到茶碗里,那褐红色的、像是糊涂样的茶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第一次喝这样的茶,因渴极和好奇,端起茶碗就大口喝,到嘴后我几乎要吐了出来,不是被水热烫的,而是碗里那糊涂样的茶水,不但没有香味,却是又苦又涩。

当初的饮茶,确实是“喝”,其作用也仅是解渴止乏而已。

当时自己在市场上买不到茶叶,故对于茶的出处,从无问津过,仅知道是烟酒糖茶公司或供销社卖的,后来又知道是南方茶树上产的,也便猜到了南方的茶树,就如我们北方的枣树、甚或榆树、槐树、桑树一样,撸下上面的叶子,或晒干或炒干,就成了茶叶。

当时对茶知识的匮乏,竟到了如此可笑的地步。但那时确也知道“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茶叶的名字,那只能如咱老百姓知道玉皇大帝一样,只有崇拜的份,是可望不可及的。

2

真正“饮”出茶的作用,是在我成了作家后。这时我喝的茶不再是黄大茶,而是“与时俱进”地“讲究”了起来——冬春的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夏秋的日照绿茶、安溪铁观音;也有少量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偶有武夷岩茶大红袍。但对于这些茶的真假,因自己对茶知识的匮乏,只能都信以为真,就像对待市场上的茅台酒一样,即使是假的,但因是品牌,也心满意足,洋洋自得,还向亲朋好友显摆。

一个人的时候,我爱用双层的玻璃杯泡茶,看着茶叶在热水里翻滚,站立,舒展,沉淀,看着水被茶染上或淡或浓的颜色,这岂不正如人生 ,在坎坷的道路上,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才能让人们看到、享受到你释放出的能量与价值。

我每每在写作遇困时,就离开电脑,端一杯茶水,或站或坐或漫步在天井里(我住的是平房,一处独立小院),或晒着太阳,或沐浴月光,甚或在风里雨里雪里,让天人合一,一口热茶一声感叹,甚至一声呐喊,一声吼叫,看似疯疯癫癫,确有天籁之感,继之头脑清爽,倾有灵感出现,笔下的人物 ,就会呼之欲出,真乃茶助我也。

3

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应邀去南方参加一个专业学术研讨会。会议专门安排时间,要北方的与会者(南方的随意)乘车去了附近的郊区茶园观赏,我才第一次领略了南方茶园风光,才知道了茶树是矮矮的灌木,茶叶是分级分季“采摘”下来的,不是像北方撸榆钱样的一次性一串串撸下来的。

爬上山巅的茶园远眺,层层梯田皆一行行的茶园,阳光下泛着青绿的光泽。便知晓了郑板桥“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的真正含义与意境了。

隔座山的背面,忽然传来了“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的歌声,音调委婉缠绵,华丽质朴,感情真挚,若越剧女声唱腔,想这群唱歌的人,定是妙龄少女。这首歌我也会唱,是浙江的一首民歌,叫《采茶舞曲》,如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一样。只可惜看不到采茶姑娘的倩影,更看不到“姐姐呀,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篓里装……”的劳作场面,想这些姑娘应当是头戴斗笠,满脸汗水吧?劳作虽然辛苦,但心里一定是香甜的,因为采摘的茶的青叶,就如我们胯下的茶树林,散发着清香的味道,何况再加上这优美 的歌声呢!

想想自己写作的辛苦,不也如采茶姑娘一样,把辛苦留给了自己,一旦写成功 了,也会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清香的。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好多愁善感,看着脚下这满山的茶园时,不禁想到:我的第二故乡 山东沂源县(我已来此56年矣),不乏这样的丘陵,更有海拔千余米的大山,为什么就不能栽种茶树呢?若我们那里有茶园,岂不千山万壑任人们观赏,总比高粱谷子玉米地瓜有看头!又自己解嘲:怎忘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的经验,更有“人挪活,树挪死”的硬道理?哪能以个人幻梦而为之。

4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在《沂源县志(1991~2006)》一书的P91上看到一则记载:“圣佛山翠微高山茶产自石桥乡石(圣)佛山,该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5.5~6之间,适宜种植茶树。2006年,石桥乡开始在该山种植茶树,并与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合作开发“南茶北移示范园”355亩,建起炒茶厂。”这一记载,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亦如一贴慰藉——我的想法还真的实现了,故乡也有了茶园!

我是在2012年2月25日,由县作家协会组织的到第二创作基地——圣佛山翠微茶园体验生活时,才见到了翠微茶园的真面目的。

我在当天的日记 中写道:

2月25日上午9点40分,迎着倒春寒凛冽的北风裹着的雪霰,我们一行30余人的作家队伍,开始向我们新设的第二创作基地进发,目的地就是海拔780米、位于北纬36o的沂源县圣佛山的深山老林之巅的翠微茶园。领我们进山的是茶园的高总经理。高总告诉我们,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深山老林的崎岖小道,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攀登,要我们一定注意安全。

好在这条登山路在关键处都修了台阶,不但省了力气,更有了安全感,要不然,看着这沟壑断岩,脑袋也会晕、腿更会软的……攀登的路上,老徐说他有两点发现:一是我们已经爬了四十来分钟了,却没有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二是虽然各人都已气喘嘘嘘,甚至已是汗流浃背了,却并没有感到十分的劳累。

老江抢着解释了第一个问题:说是茶园的老总可是精于植茶之道的高人,千挑万选,才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要的就是人烟罕至无污染,森林之巅的仙界嘛!我试着解释了第二个问题:这里的大气中饱含着负离子,负离子被称为大气中的维生素、环保警察。由于我们因付出体力让我们的呼吸加快,被我们吸收的负离子在我们身上便加速运行,使我们血流加快,无形中便为我们克服了部分的疲劳。同样的道理,在这里生长的植物,由于负离子的作用,才能迅速茁壮地成长。

我们好不容易地爬到山顶,我立刻目瞪口呆起来,我的个娘活子神!真是会当凌绝顶,别是一洞天:森林已被我们踩在脚下、甩在身后,心里的迷茫立即消散,远眺群山,展现在视野里的所有大小山头连绵起伏,层层梯田蔚然壮观。梯田里,拱形的塑料棚,像一条条俯卧着的巨大的龙,千条、还是万条?起伏绵延600余亩,更像大海深处的层层波浪,不断迎面扑来!我正为眼前的景象惊叹着,两只被惊的野山鸡先后嘎然飞起,它们光鲜的羽毛和飞行的姿态,又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时候,雪停了,太阳就像一个病妇,从厚厚的云隙中露出一张惨白的脸。

我们蹲在“龙”的一端,先看到一堆发了酵的豆饼,用塑料布覆盖着,是给茶树做追肥用的吧。再掀起拱形塑料棚的一角,见里面的茶树干粗枝壮,叶片碧绿,些许枝桠上冒出了一片或两片的嫩芽,像一位位黄花少女般娇嫩羞涩。我问工人道:这些嫩芽是不是清明节前要采摘的明前茶?工人点头说是。我释然了:怪不得明前茶价格不菲呢,物依稀为贵嘛!

陆陆续续的人都来到了,也都参观了茶园的现场,虽未能把600亩茶园看个尽,但窥豹一斑也就够了。作协郝主席就招呼大家来到了两山头间一条水泥路上,让老总跟大家讲话。老总是个实在人,没有过多的言辞,只是说: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茶园,不使用化肥农药,全仰仗周围动植物的生态平衡来栽培。它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这600余亩的茶树,皆扎根于山中斓石砾壤深处,吸取大自然 赐予的营养,我们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翠微,意为青翠的山色,一种很优雅的景致。唐朝诗人 于良史有“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毛泽东主席也留下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诗句。翠微品牌是我县继奥运苹果、有机韭菜之后的又一有机茶叶名牌。这条盘旋的山间水泥路,直通山脚下我们的停车场,待会儿我们下山,就走这条路,再不会有来时的劳累和惊险了。老话说山多高水多高,在离这里不到50米,就有一座上水帘水库,水深1~3米,现在库里的水已大部份解冻,大家有幸可以在岸边和上水帘拱桥上一览水库里清澈见底的山泉水。你们作家是悟性最强的人,我为什么不让你们把大巴车开上来?又为什么来时不让你们走这条水泥路,却让你们在崎岖的羊肠山路上攀登?想你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

我的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怪想法:人既然可以给茶园找到这么一个好的生态环境,那能不能也给自己找出一个无论是在大地的底层、还是在大气中,无论是头脑里的欲望、还是心灵的畅想,都能得到纯洁的净化,都少有甚至没有污染的氛围来?

回县城吃了午饭,就去位于县城沂河源水景公园处翠微茶庄的茶楼品茶。招待员献了茶艺后,我们就开始品尝“山东屋脊”上生产的五万个嫩芽才能制作成一斤的翠微绿茶和红茶珍品的茶韵。绿茶色泽绿润,茶汤清澈明亮,闻之清香扑鼻,饮之醇和绵长;红茶茶汤红颜明亮,滋味甘鲜醇厚。那种直沁肺腑的快感令人陶醉,那种提神润胃的效果让人全身清爽!

5

2018年4月29日,作为协会顾问我应沂源县青年作家协会之邀,又一次来到了翠微茶庄。

茶庄的大门两旁,多了一幅木刻对联,上联是“翠葉黄芽圣佛山上明前茶”,下联是“微香清韵沂河岸边午后闲”,门上的横批“翠微茶庄”也换成了木质的了。颇有一种古色古香,宁静致远的氛围。

大门前的广场上,一个几乎横贯广场的大幅喷绘写真广告立地耸立,上书:

沂源翠微·现场观炒茶

——涅槃重生,诠释“一片树叶的故事 ”

北纬36゜海拔780m

历经高山酷寒,冰雪淬炼,

头轮采制,苛刻挑选出五万个嫩芽,

才制得一斤翠微冰心片,弥足珍贵。

其喷绘写真广告的下端是冰雪茶园、炒制冰心片和荣誉证书的照片。

广告制作得朴实简洁、大方得体,韵味十足,颇有招徕顾客的效果。

广告的前边,摆放着两口铁锅,其中北边的一口正在用电加热,不时有人用光感温度测试计去测量温度。旁边的架子上,上下七层,摆放着七个箩筐,每个箩筐里,都晾着不多的鲜嫩的翠叶茶牙,据说是采茶女们昨天从翠微茶园里采来的。

我这时才明白,今日受邀,是来观赏翠微冰心片制作过程的,无怪乎广告的副标题是“涅槃重生,诠释“一片树叶的故事””呢!我的心不免兴奋起来,值得,值得!77岁的我,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亲自现场目睹茶叶的手动炒制过程,而且还是炒制弥足珍贵的翠微冰心片,据说要两万多块钱一斤的呀!如果有口福,说不了等会儿还能品尝到新炒制的翠微冰心片茶水呢!

围观的人员渐多,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县青年作协的纪主席因早交接班还没露身,我认识的只有刘老弟,他也与故交再叙友情,颇是缠绵,我不好打扰,就来到架子上的箩筐旁,看里面嫩绿的青叶,又不禁浮想联翩起来:若如广告所言,一斤翠微冰心片,五万翠微春茶芽。这可都是采茶女们脖缠丝巾,身挎竹筐、迎朝阳顶烈日,穿梭于茶园,俯首弯腰,像《采茶舞曲》里唱的那样,“左采茶来右采茶/双手两眼一齐下/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细心专业地选摘下一片片嫩绿的茶芽,然后放入竹筐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呀。

这时,一位“贵妇人”模样的人,似看穿了我“怜香惜玉”的心思一样,在我身旁不无讥讽地说,这箩筐里的青叶,是美丽的少女在清晨用嫩手去采摘下来的,像你这样的糟老头子,站在离箩筐这么近的地方,还去拿里面的叶子观看,不敢说你亵渎“圣洁”,起码是有碍好茶“清纯”的。我看了她一眼,见她正两眼瞪着我,像在故意向我挑衅。你我素昧平生,何苦呢,我很不平,却更无奈,只有悻悻离去,我招你惹你了怎么的!

炒茶师高师傅终于出场了,他穿着白色的隔离衣,戴着口罩,先从架子上抽出来一个箩筐,用心地挑拣着框里的青叶,不时把他认为不合格的叶子捡出来扔掉。他的助手也穿着白色的隔离衣,戴着口罩,来帮忙挑拣青叶。我把他们扔掉的青叶捡起来观看,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合格,觉得是同样的碧绿可爱。就拿着问手持话筒的大会主持人(后来知道是冯经理),他看了看说,这片叶子的边缘上有缺陷,这片中心位置上颜色泛黄,似有病态……我不禁感叹道:鸡蛋里头挑骨头,太严了。冯说,老同志,这是我们要的质量啊,质量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否则,我们就没有生存之路了!

高师傅和助手在箩筐里反复挑拣了一阵子青叶,助手将箩筐给了高师傅。高师傅这才来到第一口铁锅旁,坐到座位上,将箩筐放到身边,他没有用光感温度计去测试锅里的温度,而是直接用手背在锅底处感觉了一会儿,又感觉了一会儿,这才从箩筐里拿出青叶,就在他准备将青叶放入锅内时,一好事者拿起光感温度计去测试锅里的温度,马上向高师傅伸出了大拇指,又向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者伸出了中指和食指说,200℃,正好200℃,这位老师傅太厉害了,佩服佩服!

高师傅向那位好事者点了点头,是表示感谢,还是嫌恶他少见多怪,多此一举,只有高师傅自己心里清楚。随即就将青叶放入锅内,翻、扬、抖、摇起来,其手法的灵活,犹如变魔术。整个炒制的程序是:最后的青叶挑拣→杀青→摊晾→炒二青→摊晾→炒三青→提香。在整个炒制过程中,杀青,揉捻,提香,完全是凭经验看“火候”的,这正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这个门外汉,当然只能是在看热闹之列。也如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和写作一样,入了门的,就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就会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来。

我用手机拍摄了炒制的全过程,那个“贵妇人”,大概见我的手机比她的“高档”些,就没再挑起事端。哈哈。

我们与会的作家协会会员,是有口福的,11点26分,茶博士美女迎来了2018年4月29日经高师傅炒制的第一锅翠微冰心片新茶,其形状如龙井片茶,一股嫩香就直入肺腑。随即,茶博士美女为我们展示了她的茶艺。

我细细品味了这壶新茶第一道的茶水,入口苦,还伴有些许涩,但到了喉咙时,却滑爽清甘了。我再品尝了这壶新茶第二道的茶水,嘴里感到了馥郁的熟板栗香味,到喉咙口时,且有清鲜的绿茶浓味了,及至进肚,便回味无穷。我又品尝了这壶新茶第三道的茶水,口感就清淡了,到喉咙时,仍留有余香。待品尝这壶新茶第四道的茶水时,确实就索然乏味了。

这时,冯经理来到我们品茶的桌子旁问,怎么样作家们,品出滋味来了吗?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一通议论。冯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茶,亦如此,什么时间喝,与谁喝,是在花前月下,还是篱笆竹林,都会品出不同的味道来。

这是不是与“文如其人,相见恨晚”有相通之处?

6

在植物界,茶是有灵性的,但茶须水沏泡,方显英雄本色。明代《茶疏》说:“水为茶母。”水离开茶还是水,茶离开水无用武之地,非茶也。一滴水的芬芳于茶来,一片茶的芬芳由水生。好水出好茶,好茶须好水。

圣佛高山翠微茶,是故乡的茶,山东屋脊喷出的泉水,是故乡的水,故乡的茶用故乡的水沏泡,这才是好茶好水的绝配。

茶是故乡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茶才有故乡的韵味,如母亲的味道。

“莫道醉人唯美 酒,茶香入心亦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一生茶为伴。作家们藉家乡翠微冰心片茶水的韵味,定能写出佳作共赏读!

《广涵:茶是故乡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388612.html

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