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革命:法国大革命 波澜壮阔

Youth addiction.少年瘾。日期:日本电影阅读:6221

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与传统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托克维尔更是在他的那本《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明确写道:“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

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http://www.meiwenjx.com/article/31375.html

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

火枪、长矛、斧头以及一声声海浪般的怒吼:“我们需要大炮!大炮!”,强攻巴士底狱也绝对不是一个盲目的冲动。

早在18世纪上半叶,在整个欧洲花开遍地的启蒙运动早就像一条蛇一样钻进了人们的内心深处。那幅德洛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更是将法兰西特有的艺术细胞融入到了革命的血液之中。

瓦依达的《丹东》就着力描写了在这场革命中的两个“英雄”人物 :丹东和罗伯斯庇尔。

从影片片名来说,很明显是要表现丹东多一些,原因是罗伯斯庇尔所代表的公安委员会,实行恐怖政策,不但没有达到镇压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分子,还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到牵连。于是丹东当仁不让地出面抨击罗伯斯庇尔,这两个昔日分享战果的战友,终于走到极端对立的局面。

拿笔的终于拗不过拿枪的。当丹东被莫须有的罪名送上断头台的时候,这场革命的波澜壮阔再次被无情地放大。

从断头台上掉落下来的头颅,纵然可以堆积如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那句嘹亮的呐喊:“拿我的头去示众吧,因为我的头颅,是值得人们一看的!

《电影里的革命:法国大革命 波澜壮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134303.html

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