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 人民警察杨建军的故事

留不留都是痛日期:名家散文阅读:10971

原创: 毛华届 艾璞 夜光杯

你爱你的人民,你爱属于你的大地。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一等功臣杨建军,生是英雄,死亦英雄。

最后的送别

2018年1月26日下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狭窄的走廊里,上百位等候看望杨建军的公安民警、巡防队员、亲友群众自觉地排成一条长队。他们的内心焦急,一个个神情低落,眼眶里含着泪水,安静地等候着两个人一组,换上隔离服,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后再看一眼浑身插满了管子的杨建军。

病床上,杨建军仰面躺在那里,闭着眼,那张原本充满英气的脸此时却高度浮肿,早已失却原来英俊的样子。前来探望的人们看到这一情景,无不泪目。1月24日晚11时,杨建军在持续上街巡逻的过程中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医检查后确诊为脑干出血。杨建军脑内的出血量从开始的5ml骤升至10ml以上。各方全力的抢救行动持续了42个小时,但最终没能换来杨建军病情的好转。

“谁曾梦想 握枪守衢城,谁会心甘一腔热血徒抛尘世繁华?”

现场主治医生的回答是残酷的,获悉杨建军实际上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只能凭借呼吸机短暂维持生命体征后,杨建军耄耋之年的双亲和妻子杨晓燕悲痛欲绝!他们放声大哭,亲人们感觉天似乎黑下来塌下来了。

撕心裂肺的一番恸哭之后,杨晓燕整个人已经变得绵软无力,她的脑子反而清醒着,有一句话,始终在她的脑海里盘旋,难以忘怀:“如果有一天我比你先走了,就把我的器官捐了吧!”这话是杨建军有次难得和她一起看电视时,看到电视上捐献器官的情节后所说,此后杨建军又几次在她面前重提这一话题。当时杨晓燕怕不吉利,也没有深入交流细究,难道冥冥中是他给自己立的一个墓志铭吗?他是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交给这片滋养他的土地吗?还有那些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的正急切地等待着他器官的病人?丈夫一直都是喜欢按着自己性子做事的人,捐献器官的决定,公公、婆婆也许会无法接受,但必须让他们知道杨建军这个真实的愿望。

此时,正处在极度悲伤中的杨建军父母 ,显然对这一决定毫无心理准备,母亲孙兰芳痛苦地在内心作着刀绞般的抉择。陪伴她左右的一帮亲人们此时也都面面相觑,并且非常担心眼前这位已75岁、因患高血压住院才刚出院的老太太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时空似乎凝固了几分钟。一句微弱的话语从孙兰芳口里吐了出来:“儿呀,妈给你签字!”那声音虽是那么轻微,却像惊雷,击中了在场人们的心房。儿女亲人们知道,老太太的内心已经作出了坚强的决定。对此,大家都感到震惊,她竟然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摆脱千百年来的传统思想束缚,作出如此坚毅的决定!

在杨妈妈的影响下,杨建军83岁的老父亲 杨进元和17岁的儿子杨腾也在随后作出了同样的抉择。

“就让他再做一次英雄吧,”军人出身的杨进元抹着浑浊的泪眼,他理解自己的儿子,认定的事情一定会铆着劲地去做,否则他不会瞑目的!

1994年杨建军刚参加市局巡特警支队时的工作照

1月26日上午,浙江省和衢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带着“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与杨建军的父母、妻子和儿子见了面,并且告知根据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规定,他们四人必须共同签字才能实施器官捐献手术。

捧着轻薄的表格,孙兰芳红肿的双眼又一次汩汩泪流,“儿啊,你还躺在那里呀,手心都还是热的啊,妈真的快接受不了!”孙兰芳手哆嗦着,握不紧手中的那支笔,嘴里不停地呢喃着,她说要再进病房最后看一眼亲爱的儿子。工作人员已做好了她放弃签字的思想准备。

“儿呀,妈最后来看你一眼啊!”病床前,孙兰芳贴近儿子的脸,轻轻地抚摸着,她想去吻一吻儿子的额头,又怕碰到诸多的医疗管子,于是俯下身子深深地吻了吻儿子的手,又来到儿子的脚边,深深地吻了吻儿子的脚。

随后,杨进元、杨晓燕、杨腾,都先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名字,四而合一,其实代表的只有“杨建军”一个人!那字迹,让人们看到大爱的化身,一位英雄虽然倒下,挺立起来的却是一个家庭的坚强。一个家庭的无私与伟大,让人们那般强烈地感受到这浓浓的无边大爱!

在即将被送上器官捐献手术台的最后时刻,杨腾默默地走到父亲的病床前,久久地望着父亲,看到父亲的双脚趾甲已经很长,他掏出指甲钳,含着泪水,小心地帮父亲修剪着,“爸,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剪趾甲,却也是最后一次,您别怪我!”

1月26日17时22分,医院宣布杨建军脑死亡。

17时23分,杨建军被推往手术室实施器官捐献手术。在他的遗体经过的走廊上,他生前所在单位的战友们,已经在这里等候了许久。

当他们的杨大哥、杨教头最后一次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时候,所有人默默地举起手,向亲爱的战友敬礼!“兄弟!……”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地掩泪叫了起来,却又欲言而止。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无比神圣的时刻,一个伟大的民警,用伟大的行动,叙述了一个伟大的故事 !所有人为之感动,所有人从心底里敬仰这位曾经同甘共苦过的大哥!

当晚7时许,杨建军的器官完成了捐献手术,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一个肝脏,杨建军把这些宝贵的有用器官全部捐献了出来,这些器官随后被证实用在了4位眼疾患者、2位肾病患者和1位肝病患者的体内,杨建军以他特殊的方式,在7个生命体上实现了复生。

“爱就要爱得投入”

衢州市柯城区艺春路58号,经过一条狭窄的弄堂马路,进入一个电动铁栅门,里面豁然开朗,呈现一个宽敞的大院子。这里,就是杨建军生前所在的单位:衢州市公安局柯城分局巡特警大队。

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农历腊八节。这一天是杨建军最后一次在这个大院里忙碌着。

当天7点05分,杨建军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换上巡特警服装。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他一直是单位里上班最早的人之一。在食堂里吃过早饭,7点40分,他召集队员们进行早集队和点评。点评结束,他安排好一天的巡逻任务后,马上开始修改一份材料,标题是《关于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加强无人机应用的意见建议》。这份材料,只有杨建军写得出来,因为全局最懂无人机操作的只有他,他本来就是军事迷,不仅订阅各种军事科技杂志,而且从小就把各种军事和警察的相关装备研究透了。

2017年上半年,杨建军听说省公安厅要在丽水市举办一期无人机驾驶培训班,便兴冲冲地找到分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汪配虎,大嗓门大喇叭开播:“主任,机会难得啊,派我去吧!我保证学好技术,回来让局里的无人机找到用武之地!”

随后,杨建军有力地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噗、噗、噗”,把汪配虎给逗乐了。局里之前正好购买了一台无人机,但因为还没拿到驾驶证,暂时搁在那里。汪配虎也知道,杨建军是个军事迷,平时就喜欢玩坦克、飞机、冲锋枪、无人飞机等兵器模型,对这方面有浓厚的兴趣。

本来,局里的无人机是准备放在治安大队使用的,培训也该是派治安的人去。但是杨建军非去不可的拗劲感染了汪配虎,局里最终决定无人机和培训机会都让给巡特警大队。2017年9月,杨建军和巡防队员孙文正拿到了由公安部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全局仅有的两张“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证”。

“爱就要爱得投入”。这句话被杨建军应用到了他所喜爱的巡特警事业上。

壮烈:死之前的“倒计时”

2018年1月21日,杨建军带着三中队的20多位队员,7点30分不到便赶到市区执行一项安保任务。下午3点多钟,他们又接到新的任务,到乡下一处违法建筑拆迁现场安保执勤。

到了现场,天下起了雨,杨建军和队员们没带任何雨具,在雨中一直站到第二天下午3点多钟,大家的衣服全部湿透,湿冷侵袭,队员们叫苦不迭。杨建军安排队员轮流到室内短暂地避雨休息,自己始终在雨中密切观察着情况。凌晨3点多钟,他根据指令果断抓捕了一名犯罪嫌疑人,他对队员们说:“这罪总算没白受。”

1月22日晚,杨建军在办公室里,连夜与无人机生产厂商进行交流,向他们列举了自己工作中碰到的多起案例,力陈无人机实战应用的现实需要。在他一再恳求下,厂家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开放了柯城区部分范围的飞行权限,同时将原定三个月一次的飞行申请延展到一年一次。

1月24日上午,杨建军带着自己连续加班一天一夜完成的无人机使用建议稿,与大队长郑云良一起找到柯城区副区长、公安局长程佳良,他的建议受到了局长的充分肯定。杨建军开心 得就像孩子过大年一样。

为参加警察夏令营的孩子们上课

为什么杨建军连续近30个小时没有好好休息过?因为他的内心焦急着无人机应用这个问题。一万多元的机子买了,驾驶证也拿到了,无人机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飞不起来,他无时不感到如鲠在喉、如芒在背,问题不解决他一天不会安心!这下好了,一切障碍排除,他的爱机起飞东风俱备,只待2月初飞行权限下放的日子到来。

下午,他在办公室里认真填写“全省公安机关治安监督管理系统工作专家申报表”,这是局里一致同意推荐他为申报对象的,也是群众的民意。他在局里一直被认为是专家型的民警,这次只要表格上交,程序走完,他就能成为全省应急处突工作的专家了,这本是实至名归,是对杨建军15年扑身巡特警事业的最高褒奖啊!

1月24日晚上9点40分,杨建军穿戴好巡逻装备,来到巡防队员范康康和梅雄晖身边说:“走,我们出去转一下。”“杨队,你吃得消吗?”队员小梅知道,自从21日执行任务回来后,杨建军又连续写材料,根本没有像样地休息过。“我还能有什么问题!”不容他们争辩,杨建军便带着两人,叫上司机,驾车驶出了大队的铁栅门。

入夜的柯城区双港街道,气温骤然降到了0摄氏度,天空不知何时“刷刷”地下起了米粒般大小的雪粒,路上的行人受不住这骤变的气候,人员稀疏,只剩下路两旁清冷的路灯,注视着这个世界。

巡逻车在空旷的马路上缓缓地行驶,转进荷花五路上时,杨建军发现了情况:不远处,一辆别克商务车横停在马路中间,占据了两个车道的位置,汽车排气管却还在向外喷着白白的雾汽。

“下去看看,贴着车两边过去。”杨建军和两名队员小心地靠近商务车驾驶室,发现一名男青年司机竟趴在方向盘上沉沉地睡着!队员们用手拍打车玻璃,拍了许久,里面的人才抬起头来,忽然车子猛地向前移动了十多米,眼看着就要撞到绿化带了!

“停车、停车!”杨建军和队员大声地喊,车子终于贴着马路牙子刹住了。不料,司机又抬起双脚,死命地向驾驶室玻璃上踹,一会儿便把车窗踹出一个洞来。随后,那人又操起车内的一只旅行杯,不停地砸玻璃。

冒着被碎玻璃割伤的危险,杨建军按照平常演习的预案套路和队员迅速把司机控制住,把他架下车后,大家从他身上立刻闻到一股浓烈的酒精味。

“放开我,放开我!”司机拼命地吼叫着,挥舞起双手、胡乱地踢着双腿,试图摆脱控制。

“力气还不小!别动!再动就把你捆起来!”杨建军有力的大手使劲地钳住了司机,钳得他再也动弹不得。

他怕醉汉冷,他不顾自己累

看到司机身上只穿着一件短袖,杨建军又让队员将商务车内的棉袄给司机穿上,这才掏出手机向“110指挥中心”报告了警情。

在等待交警前来处置的间隙,杨建军见司机冻得直发抖,便让队员把他架到路旁一处已关门的小店门口,为他找来一条小凳子让他坐着。而杨建军自己则一直在司机跟前站着,对他不停地进行法制教育 和初步盘查审问。

“喝了多少酒啊?”

“啊,不知道,记不清了。”

“喝酒不开车,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

“我,没喝多。”

“你这样有多危险知道吗?撞到了人怎么办?”……

梅雄晖劝杨建军:“杨队,别和他啰嗦了,你自己到车上去休息会吧!”

杨建军说:“不用,交警很快就来了。正好趁这个时候教育教育他!”

移交好人员,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小时。“杨队,回去休息下吧,都冻僵了。”小梅请示杨建军。

“再巡会儿吧,越是这种天气,突发的事越多。”杨建军与队员继续沿街巡逻,直到夜里十一时半。

“收工吧,先回去吃点东西再出来。”杨建军和队员说。

车子开到了距离单位不远的路口,杨建军让车子停下来,说:“我有点不舒服,看能不能买到药,你们先回去吧!”

刚下了车,一阵寒风猛地扑向杨建军,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又紧了紧衣服,弓起背,向着药店的方向走去。

坚硬的雪粒有力地打在他的头上、身上,没有休息好的杨建军却感到身体越来越软,脚步也越来越软,突然便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

危险的时候总有他的身影

从警24年来,杨建军栽过很多次跟头,有时是在刻苦训练的草地上;有时是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半途中;有时是在抢险救灾的泥淖里。每一次,他都是精神抖擞很快地站起来重新投入战斗,但是这一次,他再也没能起来!尽管他只有47岁,尽管他的身体看上去是那么健壮,精力是那么充沛……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巡防大队105办公室,杨建军的座椅还在那里。那是一张藤制的靠背椅,藤条已有些疏松,两边的扶手和靠背已经磨得发亮,那色泽,像是在陪伴10年的老战友离去后,哭红的眼睛。整洁的办公桌上,杨建军的工作笔记本打开在那里,本子的记录永远停留在了1月24日!那些记录清清爽爽,一行行字清晰有力。

柜子里,一沓大红荣誉证书静静地摆在那里。“个人三等功”、“巡逻盘查之星”、“分局十大样板式好民警”、“衢州市公安机关优秀兼职教官”……这些证书并不代表杨建军的全部,还有很多荣誉和成绩,并不在本子、证书上。在战友们的心目中,杨建军是最棒的。

在巡防大队的10年里,他多次获得过全市巡逻盘查技战术比武的第一名,2次获个人三等功,8次受到嘉奖。他从2005年起就担任分局大练兵工作的小教员,多次受过省公安厅和衢州市公安局的教练员师资培训,被市局聘为“应急处突教官”和市警校“警务实战教官”,担负了“巡逻盘查”、“复杂警情故意伤害类案件处置”两个课题的教学工作。

多年来,衢州市内每有重要的维稳安保任务,总有杨建军带队前往的身影;每次发生跳楼、自杀等突发事件,杨建军无论上班还是休息,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充当起谈判专家和解危救困的双重角色;每次辖区内医院、学校、重点安保单位开展防暴应急演练,杨建军便是现场教得最投入的那个警官、教官。

训练场上担任教官的杨建军

在寒冷的深夜,杨建军是带领队员们上街巡逻最勤的带队民警之一;在炎热的夏天,杨建军是处置并向派出所移交各类酒疯子、武疯子最多的民警;在群体性抗法事件的处置现场,杨建军是每次冲在最前面、声威最严、别人看见他最怕的警察。

杨建军一直有高血压的毛病,几年前还曾因鼻出血住过院。在巡特警大队的10年里,杨建军从不喝酒,每次与队员或朋友聚会,大家觥筹交错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笑眯眯地欣赏看风景。2017年,杨建军没有参与单位组织的医院体检。当时,他正在丽水参加无人机培训。

郑云良是部队转业军人,刚到大队任职时,他就感觉到杨建军和别人不一样。“和巡防队员感情很好,巡防队员的待遇一般,能坚持下来都是有情怀和奉献精神的,这么多年来,他的中队只有一两个巡防队员辞职。”

郑云良好几次听杨建军说自己头晕,特别是在夜里的时候。后来他想把杨建军调到大队里的突击中队,专门处置突发事件,夜晚不用巡逻。杨建军还是没答应,还是那句话:“算了吧,我和队员在一起就跟家人一样,心情 很愉快。”

杨建军便继续干着自己喜欢干的活。2017年之前,他的三中队共24个辅警只有他一个民警带队伍,一带就是连续三年。

“他真的太爱巡防这份工作了”,很多次,郑云良亲眼看到轮到休息的杨建军匆匆赶回单位执行任务。“只要单位里有什么急事,打他电话,保证到!”

他的巡警英姿战友们忘不了

他的战友记得,有人在6楼要点燃煤气罐的时候,杨建军撬开了阁楼上的防盗窗,冒着刺鼻的煤气味,一下子将手持打火机的嫌疑人制服在地,关闭、搬离煤气罐,一气呵成。

他们记得,一名“精神病人”在长途汽车站附近手持铁棍,对过往车辆疯狂乱砍。路上行人纷纷躲闪,杨建军指挥队员两路包抄,将闹事者与群众隔开,自己第一个携带盾牌迎着“武疯子”的铁棍冲了上去。

他们还记得,市区一幼儿园配电房发生了火灾,也是在夜里,已经过了0时,杨建军又是第一批赶到,在消防队到来之前把火给灭了。

2016年7月19日,杨建军休息的日子。凌晨3时,大队接到警情:市区泰隆银行楼顶有个男子要跳楼。电话打进了杨建军的手机,他很快驱车从家里赶到现场。

虽然是夏夜,但楼顶的风很大,穿着短裤短袖的杨建军一边顶着微冷,一边和男子聊着天,试图从心理上打开他的防线。但是男子认了死理,一定要见到老婆才肯下来。

杨建军在楼顶和几名派出所民警、消防官兵一直不间断地反复做男子的思想工作,生怕他跳下去或者一不小心疲累了掉下去。

大家顶着累和饿,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9时多。好在派出所千辛万苦查到男子在衢州有亲戚,并连夜将其请到了现场。“你只管和他谈孩子,让他多想想孩子”。杨建军一边叮嘱,一边在现场指挥6名警力分成两组,将两部梯子架在小房子侧面,“一定要一把抓住他,抓住了就不能放手!”队员们依据杨建军的指令,弓着身子一起慢慢往上爬。

杨建军开始站在男子亲戚的身旁,一刻不离地盯着男子的举动,看到时机成熟,他果断打出手势,两路队员迅速登上房顶一把抓住男子。男子激烈地反抗,杨建军爬上去一声吼:“还不老实!你这个混蛋,不争气,不负责任!”

这场救援,同事们都见识到了杨建军的果敢和智谋,也见识了他敢爱敢恨的真性情。

2017年1月26日,农历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下午。市劳动局大楼楼顶聚集了十多个企业工人,他们称老板欠薪上百万元,拿不到钱就跳楼!杨建军当时带了20多位巡防队员赶过去,他让队员们在现场维护秩序,自己和派出所的几个民警一起爬到楼顶,耐心地和工人们谈了三个多小时。到了晚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企业老板带着拖欠的工资来到现场,当一捆一捆的现金堆在办公室桌子上的时候,杨建军开心极了,他双手做出要去捧钱的样子,同事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了工作微信群中,他说:“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钱,我们的工作很值啊!”

这张照片至今还留在同事祖强的手机里。“现在回头再看到他的这张照片,真的很心酸。”

>>>后记

两位作者全程参与了持续时间长达2周的所有采访活动,采访对象达50多人,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原作长达2万多字,本文有删节:关于杨建军想尽孝而无法尽孝的无奈。“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与儿子聚少离多……他把生命与能量全部献给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祖国。

杨建军,一个令人敬佩的警察英雄,工作想得多,自己想得少,健康、享受、官衔……无论两位作者走到哪里,无论采访谁,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一致的:他为人真诚,干事较真,为公安事业爱得痴迷,为巡特警工作拼尽全力。出身干部家庭的他,信仰专一,为人纯粹,是一个敢爱敢恨、忠诚勇敢的人。他曾说:“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安身立命,摆脱他人的束缚,成为自己。”他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他以自己器官的捐献作着此生最后的奉献。人民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安全的秩序,就是因了杨建军这样的人才存在的。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关于我们: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

《纪实 | 人民警察杨建军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1284376.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