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音乐与美国非裔族群的自我表达

_神1.樣的男人╮霸气十足日期:声学阅读:4252

关键词:爵士乐;哈莱姆文艺复兴;美国非裔群体;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712.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6)03

&ldqu;为什么美国流行音乐的潜台词总是黑人式的‐‐我们的流行音乐的形态、声响与动作要么是直接抄袭、要么是借鉴黑人的音乐形式?无论你在听什么,你听到的音乐都是黑人音乐。&rdqu;[1]60-61《阅读爵士乐》一书的编者大卫&iddt;梅尔泽在该书的前言里这样问道。大卫&iddt;梅尔泽的话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引发思考的观察角度,于是我们看到,在美国的音乐传统中,也许只有乡村音乐(untryu‐si)保留了较多白人移民所带来的欧洲国家民乐传统,而从灵歌、福音音乐到布鲁斯、爵士乐,到华丽的灵魂乐、节奏布鲁斯(RhythandDlues),再到摇滚乐(RkandRll),乃至今天发展到各种极端形式的饶舌乐等,以及伴随着这些音乐的舞蹈,都深深浸染着黑人音乐的特点,如强烈的节奏感,以及在一定乐句基础上歌手的自由表达。

大卫&iddt;梅尔泽的话又道出了美国流行音乐的一个文化学特征:黑人音乐文化的渊源和流派对现代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其实远不止于流行音乐的浅层表象。笔者认为,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潜藏着美国非裔族群体这一亚文化群体与主流文化相互对抗、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今日在音乐上彰显出来的影响,则是百年以上文化交流的结果。

一、黑人音乐‐‐美国非裔群体文化的形成

音乐在美国黑人群体中非常重要,它常常是黑人的谋生手段。即便在种植园时代,生活方式粗糙的白人移民们也常常需要有黑人奴隶为他们的舞会进行伴奏,那时一名黑奴如果会演奏乐器,身价也要比普通黑奴高。南北战争后,涌向城市的黑人们往往没有受过教育,且仍然鲜明的种族界限,使得许多职业并不对他们开放。在城市谋生的许多黑人自然拾起了这门&ldqu;手艺&rdqu;。这也是为什么在哈莱姆这样的城市聚居区,与音乐有关的行业如此集中而兴旺的原因。

而黑人音乐形成更有深刻的文化原因。非裔美国人,也即通常所说的美国黑人,在亚文化的考察中常常被当作一个种族来看待。但事实上,美国黑人并不是一个单一血统的种族,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加纳、科特迪瓦、刚果和贝宁等地区,分属不同的民族,从语言到文化、习俗都非常不同。促使他们融合而形成一个文化整体的,与其说是民族之间的亲和力,毋宁说是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使然。从美国的蓄奴时代开始,黑人面对的就是一个&ldqu;黑白&rdqu;分明的世界,而白人的压迫、歧视和迫害使得黑人不再注重彼此之间的差异,使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群体意识。此外,美国非裔群体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断裂、补充和重组的过程。第一代黑人奴隶是从他们原有的文化土壤中硬生生地分离出来的,他们与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关系被割裂了。

在这种精神断乳、物质荒芜的状况下,在白人的文化环境中,尤其是在白人所施予的宗教压力和渗透下,他们原有的文化传统与获得的新知识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群体文化。这反映了一种文化身份上的二重性,也说明了一种文化取舍上的两难处境:为了生存,他们既必须紧紧靠在一起,在本有的文化中求得归属感,汲取存活下去的力量;在被奴役的过程中,他们又不得不接受白人文化的洗礼,忍受原有的文化记忆被冲淡和削弱,甚至不得不隐藏自身的一些文化特质。这种情况延伸到他们的后裔身上,则产生了更为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朱利欧&iddt;费恩绕口令般的说法道出了这种困境:&ldqu;这些&lsqu;认同&rsqu;‐‐如果能这样称呼它们的话‐‐是非裔美国人从个体到集体的两难处境:他们既是美国人,也是非洲人;更大胆地说,他们又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两者);而他们却相信,自己两者都是!&rdqu;[2]187

在非裔群体保存下来的文化遗存中,包括了古老的传说、语言和舞蹈,甚至一些生活习惯,是一些非洲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但在这一切中,最重要的一项保留则是音乐。音乐不仅是非洲古老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非裔文化赖以保存的核心。借助这种乐声、节奏和唱词,人们之间得以交流,困苦的感情得以抒发,古老的意象得以保存。歌唱是人类的天性,在黑人身上则表现得特别鲜明而自然。从种植园棉花地里的歌声,到黑人宗教集会上的福音,再到新奥尔良码头搬砖工人的劳动号子,音乐成了当时美国非裔群体的一种联结彼此、抒发苦闷的生活方式。

二、哈莱姆与黑人爵士乐的兴盛

黑人生活的城市化成就了爵土乐,这一点在纽约的哈莱姆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哈莱姆(Harle)是纽约曼哈顿的一个区,最早由荷兰人建立,其名称也是由荷兰语Haarle演变而来。哈莱姆曾是白人的高级住宅区。由于战争造成的欧洲移民减少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短缺,由于美国北部工业的大发展以及黑人在南方普遍遭受到的歧视和虐待,大量黑人开始了由南方向北方工业城市的大迁徙。此时的哈莱姆由于交通不便,有许多房屋空出,房租低廉,使一些黑人得以搬入。但黑人的到来使得对其有成见的白人住户逐渐开始搬离这一区域,这一过程不断持续,直至该区完全由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所居住。从1900年到1920年的20午间,纽约黑人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从1900年的6万上升到1920年的20万,其中四分之三住在哈莱姆区,哈莱姆开始享有&ldqu;美国黑人之都&rdqu;的盛名[3]80。

在这一黑人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ldqu;哈莱姆&rdqu;逐渐成为了曼哈顿城区的黑人生活和黑人风格的同义词。在那里生活的黑人,不仅用这个词来指他们生活的地方,也用它来表达他们从这个区域所感受到的形形色色的特性和氛围。随着时间推移,哈莱姆开始享有更大的声望,正如当时阿比西尼亚教堂的牧师亚当&iddt;&iddt;鲍威尔所指出的,&ldqu;对于任何地方的黑人而言,哈莱姆已成为了解放的象征与上帝应许之福地&rdqu;[1]60-61。

哈莱姆成为黑人心目中的&ldqu;福地&ldqu;,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废奴宣言》发表以后,虽然黑人获得了名义上的自由,但在处处是敌意、私刑和歧视的

南方,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他们无法得到生存发展的机会。当然,在北方种族隔离也是异常严酷的,但城市毕竟提供了立足之地和生存的机会,使他们得以抱成团,获得一种共同抵抗社会压力和排除内心恐惧的生活方式。哈莱姆就是这样为他们提供了一块安身立命之地,人们从和自己同肤色的其他人那里获得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保罗&iddt;罗比森的妻子在1930午曾这样写道:&ldqu;只有黑人属于哈莱姆……那是个他们可以称作家的地方&rdqu;[1]60-61。

哈莱姆作为黑人聚居区的声望兴起于1920年代前后,而在斯各特&iddt;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个时代被称作&ldqu;爵士时代&rdqu;。这一流传广泛的称谓形象地描划了那个生机勃勃却也消沉糜费的时代:在爵士乐盛行的年代里,仿佛处处洋溢着欢乐‐‐黑人提供给社会大众的欢乐。这一称谓也深刻地道出了美国黑人身处的现实:在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中,被注意、被倾听和接受的唯有音乐。

爵士乐一般被认为诞生在新奥尔良,随着黑人大量涌向北方,而在城市中逐渐兴盛和发展起来。然而这种在今天看来富于艺术魅力的音乐,在那时却被维多利亚式的道学家普遍看作不入流的靡靡之音。那时正是美国禁酒令异常严格的时代,而爵士乐出现的场合,却往往是人们发泄各种欲望的地方:酒馆、夜总会和妓院。哈莱姆成了黑人音乐家们谋生的最好去处,在那里聚集的娱乐业堪称一景。它被一份叫做《科里尔》的杂志称作&ldqu;全美国不道德的象征&rdqu;,&ldqu;爵士乐的丛林-D2s。哈莱姆甚至世界闻名,对于到美国游览的欧洲游客,哈莱姆成了一个必到之处,大有&ldqu;不到哈莱姆,就不算到过美国&rdqu;之感。

正是在此时的哈莱姆,催生出了美国黑人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哈莱姆文艺复兴。它也被称作新黑人文艺复兴,指的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以纽约哈莱姆区为中心的一场美籍非裔人群的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以黑人小说、戏剧方面的突出成就为特征,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则是黑人群体高涨的民族意识。这次&ldqu;文艺复兴&rdqu;,虽然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与外界的沟通而言,文学既非一种具有很高效率的媒介,也很难传达哈莱姆各个阶层的声音。事实上,作为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文化群体,哈莱姆的黑人群体必然要与外界进行沟通,而在社会权力完全为白人所把持,主要传播媒介都掌握在白人手中的社会大环境下,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何其困难。即便是相当为外界所称道和注意的文学成就,其影响力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在爵土乐的全盛时代,哈莱姆的爵士音乐家们成为了黑人群体中唯一拥有向外界进行表达手段的人。他们确实成功了,爵士乐举世闻名,成了全美国的象征。一大批音乐家的声望如日中天,不断有人举行欧洲巡回演出。其中,埃灵顿公爵在美国的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系列年度音乐会,成为具有世界声望的艺术家。电台、电影都被爵士乐的盛名和巨额利润所吸引,加入到鼓吹它的行列。

三、爵士乐兴盛的社会动因

然而,这种爵士乐的盛况,并不能说明黑人文化就受到了世人的理解和尊重。问题的关键在于,并不是黑人主动选取这样的媒介与外界进行沟通,相反,在黑人群体与外界沟通的这种互动关系中,主动权并不在黑人一方。为社会现实所局限,爵士乐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几乎唯一渠道,也只有在音乐中,他们的声音才为人所倾听。因此,爵士音乐家们的表现,可以说代表丁黑人群体面向外界的一种自觉意识。爵士乐从诞生的时刻起,就有一群假想听众:外部世界,亦即白人。这其中不仅有经济因素的推动,更夹杂了黑人作为一个亚文化集体复杂的心态:作为黑人文化的&ldqu;他者&rdqu;,白人却是无时无刻不在场的。如果说布鲁斯是黑人之间相互慰藉、嬉笑怒骂的心里话,爵土乐相比之下就常常有着表演的成分,其或曲意求和或狂放高扬的姿态,却包含着一个种族面向外界失语时无奈的辛酸。

爵士乐的发展构成了后殖民文化的一个范式,它以异军突起的姿态被视为美国文化的表征,它的创造者却依然故我充当着主流文化的他者;另一方面,已经成为&ldqu;美国梦&rdqu;主旋律的爵士乐以音乐特有的神奇语言唤起了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良知,使人们在感觉&ldqu;这就是美国&rdqu;的同时将心灵靠近了它的创造群体,并在理性上把这个作为他者的族群接纳为同类。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文化的这一接纳,情形是十分复杂的,这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他论及美国黑人时所谈到的,种族问题是美国人&ldqu;道德上的一根毒刺&rdqu;,&ldqu;美国人心底是明白种族偏见和传统道德标准无一合处。现实既难改变,于是只有转弯抹角地想法自赎罪愆。他们可以在艺术上尽量接受黑人节奏,爵士的音乐和舞蹈是这样进人了美国的生活&rdqu;[4]。这段话道出了一个事实,也即美国白人对于黑人文化即便接受也是有选择的。并且,即使是在属于社会思想精英的美国知识分子那里,对于黑人文化的观察也带着猎奇的眼光和心理。20年代的知识分子声称他们&ldqu;发现&rdqu;黑人特别地具有艺术天赋。在工业机器时代的大环境下,这些知识分子将社会看作背负着不自然的束缚,而在这片呆板疲惫的景象中,黑人的生活却是&ldqu;原始而具异国情调的&rdqu;,他们能自由地欢笑和爱[5]。

这无疑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看法,反映了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社会主流文化对于黑人文化的一种误读。爵士乐之所以能兴盛,不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黑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恰恰相反,它的受欢迎是由于&ldqu;生逢其时&rdqu;。它所特有的人性的温暖,使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恐惧的人们获得慰藉。&ldqu;人性欢迎它,因为在它新鲜的欢乐中,人们得到了暂时的遗忘现实的机会,至少要比毒品和酒精好。也部分地由于这个原因,它主导了现时美国的娱乐生活&rdqu;[2]13。

1920年代的美国,也正处在一个经济实力上升,民族自信心增强的时期。然而,美国却一直苦于没有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被欧洲人目为没有文化的暴发户。爵士乐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1955年,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旗手之一蓝斯顿&iddt;休斯这样评论道:&ldqu;美国爵士音乐家和作曲家们为全世界的欢乐做出了贡献。美国自己的音乐‐‐事实上是黑人音乐‐‐到处流传。爵士乐是我们(对世界)最伟大的文化贡献之一,而黑人音乐家则成了给世界带去欢乐的大使&rdqu;。爵士乐成为了美国文化输出的滥觞。然而,作为黑人群体树立自我形象的一种努力,爵士乐的真正意义并没有被人认真对待。相反,它被白人所攫取,&ldqu;一伙白人成了黑人爵士乐的唱片始祖&rdqu;,&ldqu;现在人们讨论爵士乐的音乐特点,只能从白人尼克&iddt;卡罗录制的唱片开始&rdqu;[7];它成了主流文化的花边修饰。我们当然不会忽视爵士时代哈莱姆黑人的精神力量,但也必须认识到,它并不足以改变黑人文化在美国整体文化中的地位,它只是隐隐为50年代高涨的民权运动埋下了伏笔,而这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与日后&ldqu;黑色即美的&rdqu;的增强民族自尊的口号的提出,也无疑是一脉相承的。当爵士乐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当黑人音乐与文化越来越显著地融入美国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色的时候,这种文化上的融合其实仍然显示着许多不和谐的迹象。迈克尔&iddt;杰克逊一面声称他要用摇滚乐向全世界证明黑人的音乐感最为优秀,一面却痛苦地漂白自己原本黑色的皮肤,他到底想向世人诉说什么呢?

[参考文献]

[1]eltzer,David.ed.ReadingJazz[].SaranEise:erury Huse,1993.

[2] Finn,Juli.TheBluesan:Theusial HeHtagefBlak en and en in the Aerias[].Nrthaptn:Interlink Publishing Grup,In.,1986.

[3] 林 广.20世纪纽约移民与社会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5):79-86.

[4] 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北京:生活&iddt;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194.

[5] s~sky,Gillbert.Hade:The aking{AGhet‐t,Negr Ne Yrk,1890‐1930[].Ne Yrk:Harper~R,Publishers,In.,2nd Editin,1971:185,

[6] Hughes,Langstn.TheBestfSiple[].GergeHustnBass,1989;117.

[7] 陈铭道.黑皮肤的感觉‐‐美国黑人音乐文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杜,1999,192.

《黑人音乐与美国非裔族群的自我表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lunwen/255517.html

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