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曲阴谋诡计下的忠义悲歌

你的心,硪进不去ワ日期:抒情散文阅读:12019

作者 | 婉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英雄辈出,民间流传着一段话: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等。这些武将,个个都是家喻户晓。

一部三国,群星璀璨,英雄豪杰,宛如过江之鲫,让人读得击节赞叹,万丈豪情。

都说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就会变得心机深,腹黑,老谋深算,老狐狸,不可交,不可信、、、、、、但我读了,也没觉得增添了什么智谋,更没产生什么心机,三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金戈铁马,权谋诡计,其中的计中计,碟中谍,都是表面热闹,况且,我的人生 不与谁争,也无所求。

所以,三国里面的权谋对我没有影响,也无心学习,我读的是核心灵魂,一种如刘备所代表的仁政理想,于乱世中寻求政治清明的希望,一种在不折手段的世界里,仍然坚持忠孝仁义的精神。

仁孝在三国里讲的比红楼、水浒少,真正占了大量篇幅的是“忠义”两字。

忠义是兄弟情谊,是同僚情分,是君臣关系的核心,是罗贯中最浓墨重彩渲染的主题 。

当下,忠义很多时候都被看作拿来合理化封建君臣关系的糟粕,是的,忠义在奸佞小人那没有那么多高贵精神,不过是弱者见到强者,小人遇到权贵满嘴谄媚巴结的遮羞布,甚至是不法分子行凶作恶的理论根源。

比如三国里的刘安杀妻,刘安见曹操来了,没啥东西给他吃,把妻子剁了,炖肉招待讨好曹操,从这个角度看,“忠义”真是糟粕,不值一提。

但是,三国除了描写刘安这种丧失人性的小人外,还有一群深明大义,笃信原则,愿意奋不顾身,捍卫兄弟情谊,保卫乡亲,维护朝纲,视死如归的英雄,他们都是忠义之人。

细品三国,罗贯中所赞扬的忠义,大概可以分三层加以领会,第一层是单恋式的忠义,第二层是投桃报李式忠义,第三层,也就是最高层的信仰式忠义。每一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其中投桃报李式忠义,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最典型的是谁,这种忠义被说烂了,而且诸葛亮这个人你一定不陌生。

至于信仰式忠义也不难理解,三国里有心系天下,想毒杀奸贼曹操,却被人告密,最后在酷刑之下撞墙而死的小小太医吉平。

如果你不熟悉吉平这个人物 的故事 ,那么说近点的,英勇就义的刘胡兰、江姐、秋瑾,愿意把牢底坐穿的革命烈士何敬平等,他们用鲜血捍卫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主子,不是哪一位领导,仅仅只是心中的理念,他们忠诚的是国家,政统,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是人世间的善与美,这些就是信仰,信念,正是这种为了维护一个良善的社会,追求美好的世界而激发的无限忠义之心,就是信仰式忠义。

但是今天我绕开诸葛亮,绕开吉平,张飞,关羽这些精神上比较高大上的人物,讲一个在三国里不太引人注目的人士——沮授。

袁绍手下谋士众多,为什么不谈田丰,许攸,审配等人,偏偏谈沮授呢?那是因为此人物让我在读三国时,觉得他实在是愚而可笑,可是笑过后,又心生崇敬而久久落泪的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最低层次的忠义:单恋式忠义。

沮授对与袁绍就是单恋式忠义。单恋式的忠义,就是那种人家根本没把你当回事,你却对别人爱得死去活来,苦苦思恋追求,不求回报,死心塌地,不离不弃,死而后已,好比某种爱情 ,如一个女孩,爱上一个渣男,那个渣男吃喝嫖赌啥都干,还经常打她,在她病倒或父母 入院时,对她不闻不问,一有难事自己先撒腿逃了,弃她不顾,她却对这个渣男不离不怨,忠贞不渝,你说这样的渣男有什么值得爱呢?

而且那女孩身边有一个对她关怀备至的男孩,有学识,人品可靠,无不良嗜好,勤奋上进,可是这女孩愣是看不上他,正眼不看他一眼,天天围着那个渣男忙得团团转,被呼来唤去,又不被怜惜,看,这个女孩对渣男的那份忠爱,就是单恋式的爱情,实属可悲。就如沮授对袁绍的那份“爱”。

沮授在三国里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决定北方大局的官渡之战。

话说当时,袁绍可威风了,率领70万大军一路前来征讨曹操,而曹操只有区区7万人不到,他们在官渡这个地方相遇,两军很快杠上了。

70万对7万,这是什么仗啊,这绝对是天对地的碾压之势,别说是袁绍,就是搁一个完全不懂战术的人带兵,也可以捏死曹操,以十个对一个,只要对手一个个不是武侠高手,怎么样也可以把对方打趴下呀。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拿命堆,也可以堆死曹军啊!

再说,袁绍地盘大,粮食多,军需充足,曹操呢,粮草东拼西凑,有上顿没下顿的,马疲人困,按常理推测,毫无悬念,不用说也是兵多粮足的赢,兵少粮稀的输呀。

可是袁绍这头猪,他的本事可真大,他有什么本事呢?他有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本事,他手握大小鬼,四个2,四条尖,四个K,三条妹子,他居然能把一次稳赢的斗地主给打输了。他这本事如果和他桌上对阵,肯定会让人看了不禁愤然翻台,当然,我没有翻台,我是丢开了书,不忍卒读。

《增广贤文》里有句话: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虽然袁绍可气,但是越是一团糟的时候,那个单恋式忠义的沮授就越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在这场官渡之战中冒出来的一个令我久久沉思的人物。

在官渡之战,还没开打的时候,沮授领先众人给袁绍分析了当时的情势,他一眼就看出症结所在。

他对袁绍说:“你看,咱们人虽多,但是论平均战斗力,不如曹操,如果真打起来,恐怕我方也会损失不小,这叫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交锋,不划算,但是曹操呢,虽然兵精,但是他有个漏洞,那就粮草不足,打仗嘛,打到最后就是看后勤补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人再能打,饿他三天,没力气,连个小孩也打不过,那么咱们和曹操对峙,不用兵戈相见,只要高悬免战牌,就来一个战术“拖”,活生生把曹军的后勤拖垮,耗死曹军,咱们有的是粮食,敞开了吃,不跟曹打,就能不战而胜。等着班师回朝就OK”!

如果说,袁绍能听进沮授的一番计策,官渡之战曹操必输,历史就会改写了,可是袁绍不是能扭转乾坤之将,他是个昏将,该果断时,优柔寡断,该三思时,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但不听劝告,还不识好歹,给沮授安了个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罪名,把沮授扔进了大牢。

后来,果然如沮授所说,曹操粮草不足,急得团团转,连夜修书,派人去许都催粮,可巧了,这封催粮书落到了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手中。

许攸大喜过望,拿着信,兴高采烈的向袁绍献上灭曹之计,这么重大的军情机密,前面沮授说了袁绍不听,这下有信作证,袁绍也该有个正确的判断了吧,可是,没有!

袁大人依然固执己见,非得说这是曹操的诱敌之计,这么重要的书信,怎么可能轻易的被你许攸所截获呢,不行不行,这里面一定有诈。还把一心献计的许攸骂了个狗血淋头。

文人嘛,许攸是个文人,他的风骨,他的自尊,尤其是他的智商,是不容亵渎的,袁绍你反驳许攸可以,有理有据的驳斥没问题,但是你袁绍毫无根据不识好歹的把人家许攸骂了一番,这是对文人风骨的侮辱,比杀了他还让他难以理解和承受。

哼!良禽方懂择木而栖,贤臣更该择主而事,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因此许攸一气之下,背弃袁绍,投靠曹操,当曹操听说许攸来投,狂喜得鞋都来不及穿就冲出帐篷,鞠躬伏地跪拜许攸,念叨着:老许呀,我可把你给盼来了,来来来,快入帐。

曹操如此以礼相待许攸,许攸欣喜,于是俩人合起伙来,把袁绍乌巢的粮仓烧了个精光。

其实,就在曹操和许攸密谋烧劫粮仓的大事之际,那位被关禁闭的沮授,再次挺身而出,他夜观天象,掐指一算,算出曹与许二人的劫粮之计,苦求袁绍派人支援乌巢,免得被贼人得逞。

可惜,忠言逆耳,沮授还是劝不了自命不凡的该死的袁大鬼,无论沮授怎么劝说,他就是撒气的孩子似的,不听不听,我不听你这癞蛤蟆念经!好笑不?!不仅不听,而且还生气,把怒气迁移到看守沮授的牢头身上,谁叫你把这个沮授放出来在我耳边像吃屎的苍蝇似的嗡嗡叫的,又吵又臭,烦死了,你作为牢头不忠于职守,给我砍了。牢头不知何冤,就此见阎王去了。

后来的结果是怎样呢?结果就是手握70万兵权的袁绍,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所谓兵败如山倒啊,袁军狼狈跑路,沮授没人管,成了曹操的俘虏。

曹操和沮授本是老相识,有意拉拢沮授为己所用。沮授作为人臣,该说的说了,该做的都做了,冒死进谏都不听,该是仁至义尽了,就算归降曹操,也不欠袁绍的,袁绍不仁不义在先,把沮授关大牢,撤退时还把他扔了不管,人家许攸就是被袁绍骂了一顿,一怒之下,许攸都跑去曹营了,何况沮授做得够义气了,这样的主子,你跟他还有何用?跟曹操走光明大道不好吗?

按理说嘛,沮授完全可以归降曹操,老话说,你不仁就许我义,趁机就跟曹操走呗,那是一条升官发财,建功立业的康庄大道啊。

可是沮授没有,他太-太死心眼了,一见曹操就大喊:授,不降也!

曹操一听,两眼一瞪,蒙了,分不清是沮授智商有问题,还是袁绍智商有问题。

曹心想:但凡是个人,都知道怎么选啊?就袁绍的智商,脑袋好像被门缝挤压过似的,沮授难道你也被门挤了脑壳,转不过弯啦?你劝袁绍,他不听,还关押你,你念他什么好呢?你要是跟定了我,有你沮授相助,何愁平定天下大事不成呢?别倔了,降了我吧!

因此曹操不急,也不怒,还对沮授特别的好,就希望他哪天能弃暗投明,回心转意。

曹操这样待沮授,换是我早就投靠了,一边是雄才大略的,一边是智商堪忧,一边的优厚相待,一边是囚禁监牢,这不用选的了。

但沮授非一般人也,即使袁绍对他不仁不义,而曹操对他好得无以复加,他还是将满腔的忠诚许给了袁大将军,心中再也容不下二主,就像那个中了魔似的爱上渣男的女孩,沮授是非袁绍不事。

后来,沮授寻机千方百计设法偷盗马匹,一心只想回到袁绍身边,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觉得自己是明月照沟渠了,如果放他回去,岂不是心头大患?不愿为我所用,那就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命人把沮授杀掉。

当然沮授到死,神色不变,未曾对自己的一腔忠义之怀有悔。他可谓忠义之士,一心事主终无悔,算无遗策,显示了极高的规划、谋略水平,但是始终是所托非人,最后难免悲剧性的结局。

沮授对袁绍,就是那种,我选择了你,跟定了你,便会把一辈子献给你,至死不渝,这种忠义,就如《牡丹亭》里所言,不知情之所起,一往而深!不知所止,矢志不移,这种忠义无法用理性去理解,这种忠义很孤单,不禁令人感慨,如李诞说的,人生不值得。

读完三国,一开始,我觉得沮授真是太傻太天真了,现在谁还会认同这样的忠义呢?单恋一人的忠义,而且这个人根本不值得去为他付出忠心,沮授太愚蠢了吧,简直就是愚忠,不禁令人发笑。

但是,深思,当我们回到三国那个乱世,回到多数人都无法思考生存与利益之外的东西的朝代,回到投机分子横行的黑暗时代,沮授这种看起来愚不可及的一心一意,那是多么的珍贵的品质啊!

这样的愚忠,不仅是对他宣誓效忠过的人负责,也是对自己曾经信仰过的价值的坚持,更是他将初心贯彻到底的一种执念。

试问当下,几人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呢?口号是喊了,行动呢?尽管我们今天很难再对沮授这种情感感同身受,却也能理解作者称赞他们的理由所在,今天,我听懂了罗贯中谱写的悲沉又感人 的忠义悲歌。不知你懂否?

《听一曲阴谋诡计下的忠义悲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687130.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