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智慧

雨天、我为你撑伞。日期:抒情散文阅读:10849

文/任汉平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荣膺一代女皇。在那个儒家思想正统的年代,这是让天下人难以接受的,正统的儒家是反对女性掌权的,《尚书》中有“牝鸡之晨,唯家之索”的说法。

于是乎,朝野上下,人心骚动,既然一个宫女能干皇帝,我为什么不能干呢?那些官场失意、屡遭贬斥的人开始不安于现状了,开国元勋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唐太宗的第八子越王李贞父子先后起兵造反,他们师出有名:“推翻武周,匡扶李唐。”口号喊得震天响,撂下大话,冒下狼烟,他们也太高估自己的实力和影响了,认为武周代唐,不得人心,人神共诛,天下形势如干柴烈火,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星星之火,即刻变成熊熊烈火,连这活棺材和武家王朝一并埋葬;然而,他们也太低估了武则天的能力和手段,武则天是一位逆行者,她14岁入宫,在后宫摸爬滚打多年,经历了残酷的宫廷争斗,斗败了争宠的宫女,斗败 了淑妃,斗败了皇后,斗败了百官,斗败了皇帝,成为九五之尊。她的果敢坚毅,权术谋略,杀伐决断,岂是常人可比的?

那些打着“匡扶李唐”旗号的造反者的下场可想而知,犹如鸡蛋碰石头,徐敬业起兵50天后兵败被杀,越王李贞父子起兵一个月后自尽,灭门、灭族,流放。那些不识时务者,逆武则天者,纷纷锒铛入狱,人头落地。失败者受到了清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就在举国上下一致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大施淫威,大开杀戒弄得满城风雨的时候,狄仁杰却保持缄默,只是依然坚守岗位,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尽可能地减少酷吏们造成的损失。他忠于李唐王朝,也赞成武则天做皇帝,他的思想也不那么迂腐,并不认为女人就一定不能做皇帝,或者一定做不好皇帝。而是他知道,以当时自己之位卑德薄,人微言轻,反之无益,不如保存力量,以待将来。

在他看来,武则天当皇帝这件事挡也挡不住,不如积极合作,主动参与,让她做好一个皇帝。这样才是对国家人民最好的负责。何况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已经67岁了,还能活几天呢?只要能让她在去世后还政于李唐,岂不更好?盲目地反对,除了给自己和家人朋友带来杀身之祸外,无济于事。

狄仁杰明白,只有和武则天合作,才能在立嗣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才能为将来政权的交替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狄仁杰这种做法是对的,不过,在当时却受到了不少人的鄙视。

据说,狄仁杰当宰相的时候,有一次去洛阳城外,去看望自己的堂姨,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碰到表弟打猎回来,表弟见了作为宰相的表哥,就随便作了个揖,扭头就走,态度相当傲慢,狄仁杰没有在意,见了姨妈说:“我现在做宰相了,弟弟想当官我可以帮忙。”姨妈说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不想让他侍奉女主。”连山野村夫都反对侍奉女主,何况那些饱读儒家经典的士子呢?

狄仁杰不在乎这些,他一门心思做好本职工作,他奉行的是“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不谈论什么主义,只想多为国家、为百姓干点实事。在实干中,才华卓越,他的同事曾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工部尚书阎立本称赞道:“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时,就创造了政坛记录,他一年断案17800起,却无一人冤诉。

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引起了朝廷要员的注意,在娄师德的举荐下,狄仁杰官拜宰相,开始在武则天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正在踌躇满志之时,狄仁杰迎来了人生 的最低谷,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知道,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认罪和不认罪,这两条路的结局都是死,认罪就要以谋反罪处死,不认罪就会被酷吏严刑逼供,活活折磨而死。还不如先认罪,保住性命,为自己辩解赢得时间。所以,狄仁杰立刻认了罪:“大周革命,我乃唐臣,谋反属实,甘愿受死!”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便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再严加看管。狄仁杰偷偷地写了一封信,放在棉衣中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家人带出狱,交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于是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你们为何要承认谋反呀?”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道:“如果不承认,恐怕早被打死了。”武则天查清事实,于是下令将他们释放,贬出朝廷。就这样,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计谋让自己死里逃生。还给武则天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忠诚可靠,不迂腐。

有时候,上级的印象就是那么的重要,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狄仁杰虽然以“谋反”的罪名离开了朝堂,武则天还是在惦记着他呢,他的忠诚、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灵活变通的工作方法,武则天是特别欣赏的。很快,由于工作的需要,以及专业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狄仁杰重新回到洛阳,担任宰相。经过了磨难的狄仁杰更加老成和机警了,他要做一个想要做实事报效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还要做一个“外圆内方”之人,在外圆通,在内又有坚守。这样一来使他仕途一帆风顺,有惊无险。虽然后来还有人在武则天面前说狄仁杰的坏话,武则天一概不信,对狄仁杰信任有加,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

狄仁杰深获武则天信任后,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就开始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付之于行动,让大周回归大唐,不过,狄仁杰玩的是阳谋,不是阴谋,他不仅为大唐江山社稷所想,更是为武则天着想。当年迈的武则天正在为立储发愁的时候,狄仁杰和武则天拉起了家常:“请陛下想一想,姑侄和母子,哪一个更亲?陛下如果立儿子为嗣,那么千秋万岁之后,还可以配享太庙,作为帝王之母祭祀无穷。如果立侄子为嗣,臣等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皇帝会给他姑妈立庙的。陛下的女儿太平公主虽然雷厉风行,才华卓荦,如果传给女儿,岂不是把江山白白送给女婿?”这话说得非常实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也没有哪些空洞、高大上的道理,完全站在武则天立场上来说的,听起来特别舒服,忠言一点也不逆耳。武则天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 明白其中利害。尽管她把皇位传给儿子还是心不甘情不愿,但至少比传给其他人要强。

公元698年,武则天的儿子李显,被重新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为李唐复国燃起了希望,狄仁杰的初步计划顺利实现了。

同时,狄仁杰开始为大唐复国储备人才了,他开始向武则天举荐德才兼备、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由于武则天对狄仁杰一直特别信任,他的意见基本都会接受采纳,他举荐的人,武则天也一样的信任,因为她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没有多久,在武则天的身边,就聚集了狄仁杰的许多心腹,他们和狄仁杰志同道合,如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人。但狄仁杰没任何野心,更不想赶武则天下台,他所做一切的目的,无非是等武则天百年后,让太子李显顺利登上皇位,让李唐王朝能够重新延续下去。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封他为文昌右丞,谥号文惠。

斯人已去,余音铿锵。公元705年,正月二十四日,82岁的武则天卧病在床,不理朝政。被狄仁杰推荐的、称为“文可领袖群臣,武可统帅三军”的宰相张柬之,带领着一班既已掌握了政权又掌握了军权的朝臣,还有羽林军将士五百多人,包围武则天居住的迎仙宫,不由分说地砍下那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的脑袋,提着人头逼她交出大权。武则天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好交出大权,废除大周帝号,还政于太子李显,完成了政权的平稳过渡,避免了政局的动荡,也让武则天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这一切早就在狄仁杰的安排之中,这结果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武则天开辟了一个英明太平的治世,又帮助李唐王朝重建大业,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政治抱负。

他成功 了!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狄仁杰的智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686595.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