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100%的安全感

把你当作最后一爱日期:伤感散文阅读:17775

原创: 高原麦客

今天聊这个话题,算是老生重谈了。但每次看到或者听到,有人为获得100%的安全感,而放弃一次次从眼前飘过的机会,不免慨叹。既然人总有一死,按照这个逻辑,所有的尝试、探索、试错,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人的一生,不就是一次美好的尝试和体验么?如果一生只干同一份工作,守着同一片风景,不愿意从自己的夹缝中跳出来,又会错过多少机会、形形色色人、以及路上那些更瑰丽的风景。

放弃100%的安全感,又不同于孤注一掷,或者全部压上,而是放弃部分安全感。这和赌徒心理有着天壤之别,它一定是特立独行、且正确思考后的选择。

就好好比有一件事情,如果你做了,并且成功 了,它会改变你整个人生 。可若是你做错了,除了浪费一部分时间,一部分精力,或者一部分有限的资源,对你的整个生活 并没多大影响,那你还愿意尝试吗?

这样的问题一抛出来,80%上的人都会产生焦虑感,不安,甚至恐惧感。万一.......,如果......,那将怎么办?人一旦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呆惯了,就会爱上那个环境。而一旦从那个环境走出来,就会有一种抽筋扒皮的不舒适感。

看看那些一挪窝就睡不着觉的人,在他们看来,那种感觉比死还难受。还有那些晕车的人,看似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其实仔细想想,那何尝不是缺少100%安全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告诉我:“准备把镇上的门面房买了。”这个决定从三年前就已经列入她的家庭计划。可迟迟未动,并且一直拖到现在,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公不同意。”

她开的是电料门市,她说:“前几年小店的生意特别好,每年能赚十几万元,日子过的顺风顺水。可从三年开始,生意逐渐下滑。当时我分析,应该是农村的常住人口减少导致的。现在家庭情况稍好点,都在城里买房子。主要是城里的医疗有保障,孩子的教学质量高。所以没人愿意再在农村投资,才导致生意不断下滑。”

“当时我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做生意,一定要往人多的地方去。就和老公商量,把镇上的门面房卖了,因为自己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两个人在县城随便做点小生意,也比呆在镇上强。”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公,他坚决不同。他说他都快五十岁了,什么技术也没有,如果重新开始,什么也学不会。即使去了城里,又能干什么?这个店虽然利润低,每年能赚一两万元,又稳定,又没多大风险,就当一份工作,长期也能做下去。两个人说不拢,为此大吵一场。”

我笑着问:“那这次怎么就说通了?”她回答:“一是孩子在市里上班,坚决要求卖掉镇上的房子,要在城里买房子。二是我和他算了笔账,他最终才同意卖房子。”她一边聊着过去,一边憧憬着来城里以后的生活。

听完她的叙述,我想起罗振宇在2018年的跨年演讲 中,讲过同一个故事 。有个收费站的员工出名了。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了这个岁数,学东西都学不了,也学不会。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也许,这是那些呆在体制内大多数人的想法。

仅仅不到1年,前几天,我从收费站经过,看到收费站发出的公告,“从元旦起全国高速收费站全网一体化运营,所有安装ETC的车辆,才能上高速。这是一个时代进步的信号,同时预示着高速公路行业将大幅裁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行业,将被更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人工智能所取代。

发生在这位36岁收费员身上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普及。现在的我们如果还在上班,如果还有觉得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还不能居安思危从100%的安全感中跳出来,发生在收费员身上的事情,一定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当我为这篇文章搜集素材的时候,我想起前两年,网络上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视频上,一位叫王德顺的白发苍苍老人,在介绍自己的生平:24岁我开始当话剧演员,44岁学英语,49岁的时候我一穷二白,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漂”,开始研究哑剧。50岁开始健身,53岁练出一身肌肉,57岁创造“活雕塑”艺术,并被载入“中国百年史”。65岁学骑马,78岁骑摩托,79岁登上T台。我今年82岁,还有许多梦想 .......”

每次看完这段视频,都会热血澎湃,有一种想要战斗、想要走出局限的冲动。

同样另一位励志 的老人,他叫褚时健,来自中国玉溪。1979年-1994年,他成功将红塔山集团打造成中国名牌香烟,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1999年,71岁的他因经济问题,被捕入狱。2011年刑满释放,承包万亩荒山,种植脐橙。2012年85岁的褚时健在电商平台销售脐橙,因为品质优良,被销售一空,从此被誉为“中国橙王”。

曾经听过一位精英的专栏,他的开张白是:“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他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试错的成本极低,即使错了,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就像书里说的那样,都已经穷成这样,再折腾,还能穷到什么程度。万一成功了?”

大部分人,之所以最终一败涂地,不是输在行动中,或者最后的结果上。而是因因为不肯放弃那一部分安全感,一直在焦虑和恐慌中徘徊。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想想也对。

再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记得前两年驻村扶贫的时候,公司分来几位本科大学生。其中有一位,被公司派到村上,和我一起开展扶贫工作。对于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刚来公司上班,心里想着一份安逸舒适的工作。可年纪轻轻被派到农村,心理上那种巨大的落差感,可想而知。

刚来几天,因为不适应工作,他已经开车多次去市上,要求上级公司调整工作。我一看,这家伙哪里会安分守己,长期呆在这里陪我扶贫,就建议公司把他调回单位,派一位老同志接替他的工作。因为人员紧缺,公司迟迟没有派人下来。

半年后,公司考虑到他的具体情况,就把他从村子调回公司上班。我觉得,这下这家伙应该安分了,像一般年轻人一样,兢兢业业的工作,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没想到他倒好,一回公司,就和公司领导谈流程,?a href='http://www.meiwenjx.com/zhutimeiwen/qinqingmeiwen/' target='_blank'>父母 铮刚铰裕愕墓玖斓家斐D栈稹?/div>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移动公司属世界五百强公司,属于国企,能进这样的公司上班,内心一定充满着优越感。如果好好干,一定会被晋升。这完全是一份可以长期干下去的工作。可他回去半年就辞职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无业游民,足足在社会上溜达了好几个月。

那几个月,公司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只要碰到他,都会露出惋惜的神情。“这家伙怎么就不知道珍惜,硬生生把铁饭碗丢掉了。”

突然有一天,他从人们眼前消失。他去哪里?去干什么?没人知道。人们依然生活在各自一成不变的轨迹中。每天走相同的路,工作、吃饭、睡觉,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过了几个月,他发朋友圈了。朋友圈里显示,他人在北京,似乎在什么互联网公司上班。

而最终有人向所有人反馈了他的真实情况。他从公司辞职后,在社会上闲逛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也是他认真反思的时间。他觉得,如果留在县城,继续在这里上班,这一辈子,自己的疆域都会限制在这里。不行,必须去大地方碰碰运气。自己还年轻,有试错的成本。

最后他去了北京,应聘了好几家公司,最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正好这家互联公司和通信集团公司在一栋楼办公。上班一段时间后,通信集团公司正好要成立一个数据中心,面向社会招聘,他第一个报名。因为在同一栋楼上,加之他又是一个喜欢交往的人,很容易就被集团公司选中。

其实从第一天见到他,我就知道,分公司这座庙太小,容不下他这座大神。他的华丽变身,让公司领导、还有很多同事,都刮目相看。

为什么迈出第一步,会那么重要?为什么放弃部分安全感,会让我们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愿苦苦挣扎,也不愿跳出原来的壳?是因为大部分人被困在“最坏的打算”上。

人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总是会给自己假设很多障碍。如果辞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或者不如现在的工作怎么办?自己的能力有限,文凭不高,英语水平不行,普通话一般,万一失败怎么办?如果找到的工作,和现在的专业不对口,是不是会失去竞争优势?

还没有起步,我们已经被自己内心设置的一道道屏障挡住了,吓住了。不敢抬脚,不敢起步,不敢开始,不敢行动,与其说是基因的防御性设置,不如说是给自己找的借口。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100%的安全感。连改革开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也创造出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纪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调整我们的心理倾向”。就像问题在一些人眼里,成为高不可攀的障碍。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在逆境中自我赋能。并且始终保持理性开放的状态,就像《人生算法》的主讲人老喻说过:人生是一段烂泥路,法拉利未必比拖拉机能快多少。放弃部分安全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同时也会遇到更多机会。

《世上没有100%的安全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389245.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