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人生是一场治愈又一场治愈

挽手说梦话@日期:读书随笔阅读:18661

原创: 畅读姐

皮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意识与身体的关系。《皮囊》和《残疾》确实让我联想到这个话题。尤其是《残疾》,父亲 的病躯,成了父亲的沉重的束缚,也给了一个家庭沉重的打击。但我不想写这个话题了,因为我曾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里写过了。现在在《残疾》一篇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台风里的身影,他被台风捶打,然后放弃了徒劳的锻炼,开始变得像一个小孩子。这是一个父亲形象的坍塌,但却是一个人的自我整合。一个壮年之人骤然残疾,任谁也会试图抗争命运,想回到从前,但当这场徒劳被认清,这场抗争被打败,接下去的问题就变得深奥了——是死?还是活?想活,怎么活?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文中的父亲以一种彻底放逐自我的形式活,妻子和儿子、女儿撑起家庭,他以一种负担的形式,迫使儿子一夜长大,儿子今后的人生 都变得隐忍、务实。这确实是一种方式,我想这篇文章另外的意义,就是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会如何选择?于父亲的角度,我们如何选择后面的活法?于儿子的角度,我们如何选择自己人生的活法?

大家都活着,活法不一样,活法是个深奥的话题。

全书几次写了母亲对父亲的深情,《母亲的房子》是一个,《我的神明朋友》是一个。这个女人不怕苦,不怕累,朴实而死心塌地的爱着父亲,甚至于把父亲的脸面当做了自己的执念,又把父亲身后以后的归属当做了自己的执念。母亲建房子,是想让活人们看得起父亲,母亲拜神明,是想让父亲能去天堂。爱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到忘我,却把他生前身后都想到了。这样的女人,做儿子的不但理解而且支持,连我们读者,也不忍去否定她。

爱情 ,常常出现在各种作品里,但写的像《皮囊》这么深的,真的不常见。爱情观有很多种,《泰坦尼克号》那种历经生死,把你那份也活出来的是一种,如本书这样忘我的也是一种。我想爱情的样子,还有更多种。我们会选择哪一种呢?我们会经历哪一种呢?我们能认同哪一种呢?又或者说,我们真的明白爱情的真谛吗?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一文,读之百味杂陈,没想到最后那场烟花,于他人是一场热闹,于本人却原来是一场送别。作者因为懂得,因为经历过,所以才钝痛的无以形容。

我想每个家庭都有跑医院的经历,我发现医院是规律性很强的地方,但那种规律性却并不使人心安,因为在医院里,我们会失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常常需要很多亲友来安慰或给点意见或者传授经验。在医院,可能把我们叫醒的是护士抽血测血压量体温,然后很快早饭到了,然后一上午的药液来了,然后午饭来了,然后下午的检查、反馈等等的来了,然后晚饭来了,然后一天就过去了。我们失去了自主失去了自我,一天一天,所以没人喜欢医院,哪怕它规律性再强。每天都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徘徊,每天都在不确定中度过。身体与病痛纠缠是苦楚,心中没底,同样是一种苦楚。所以,这一场烟花,两个病患走向了两个方向,他们做了两种不同的决定。这场烟花,格外让人心疼。在这里,这个话题我不想去提问,我想提一个希望,我希望以后这个决定由医生来做,用专业知识用职业信仰来衡量,一个人到底是该进一步治疗,还是转入临终关怀程序,我想我们的医疗体系和制度会越来越完善。

《张美丽》一篇,作者写的很直白,我不想多写,一句话评论:张美丽死于这些人的意淫!

我感触颇多的是连张美丽的母亲也不信她,我想,对子女的否定其实就是对自我的否定,因为一个母亲竟然连相信自己女儿的底气都没有,我想,她大约是稀里糊涂把孩子养大的。

《阿小和阿小》是我很喜欢的一篇,两个人的人生,短暂相交然后迅速的奔向了各自的远方。我想作者在试图对比两个阿小的时候,也在试图思考自己的选择。香港的阿小,北京的“我”,老家的阿小。每个人各自苦恼各自生活 ,到底谁该羡慕谁?人和人终究是不能比的,因为自己终归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却总是看到别人的圆满。

圆满啊,总是在别人眼里。不然也不会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

《天才文展》和《厚朴》是我相对来说不太喜欢的两篇,这两篇我能够读到作者自身的一些迷茫。文中“我”多年的隐忍和务实与父亲的残疾有关,与过早不得不成为一家之主有关,文展的过于自信以至于自负,厚朴的过于热血以至于虚妄。

对于青春,我想说,它需要一点点燃烧,但盲目自信和刻意狂热都是自欺欺人的。如果没有真正了解自我,姑且和文中的“我”一样按部就班,不失为一个等待真我与认识世界的办法,毕竟,在自我认识之前,所下的盲目决定,极有可能荒废年华。

最后几篇文章,读之更像是作者的随笔。他在试图讨论人生的意义,活法的选择。口气是唏嘘的,感情是真挚的,甚至,我们能读到他的疲惫。正是这种唏嘘与疲惫,让我捕捉到一丝他的犹豫,他的疑惑。正如我们年岁相当,同样有的这丝犹豫——我们选对了吗?现在这人生是我们如愿的吗?

无论何种选择,些许不如意是必然的,些许欣慰也是必然的。人生一世,遗憾常有,确幸也常有。苦与甜总是交织在一起。

本来我是不喜欢短篇的,因为很容易意犹未尽。蔡崇达的文字却让人产生一种刚刚好的感觉,话题的深度是够的,语言却是简练但精准的,于是乎,我简直后悔这么久才读到他,这本书常年在各畅销书单里有一席之地,我却总是略过他。

这本书以不同题材的内容,串联起了我们人生的几大板块:第一,自我观——自我的认识,我们能否发觉“我”与“身体”是两回事儿。第二,爱情观——爱情的真谛是什么?第三,生死观——看似无常其实极平常。第四,众生观——我们都是凡人,却常常以为可以占领某个高点给人打上标签。第五,成长观——那么多小时候的朋友,人生各自不同,这世间花儿千姿百态,人生亦是如此。第六,价值观——自我的审视有时候会让我们认清,我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所以《皮囊》绝不是仅仅讨论内与外的关系。他在提示我们,我们的今天皆出自昨天,我们的明天也必将出自今天,若要明天有些许不同,今天必当自省!

如果把迷茫和疑问当做一次次生病,人生便是一次次的痊愈。今天治愈昨天,明天治愈今天。生病常有,治愈常有,这便是成长。

这本书可挖掘的还很多。

《《皮囊》读后感——人生是一场治愈又一场治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381816.html

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