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秋风至,闲登白云山

焰火日期:散文随笔阅读:15522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一个秋日的下午,心血来潮,决定登临白云山,以抒胸中块垒。

白云山位于小城西南一隅,山势不高,不险不奇。远观其山,蓊蓊郁郁,宛若小城西南矗立起的一道巨大屏障,佑护着这座富足安详的文明之城、英雄之城。

余驱车东山脚下,舍车自山脚下登攀。起始,山路较为平缓,脚下乱石狼藉,树根盘桓,不久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坐在一块巨石上喘息片刻,向东遥望,龙山上高耸入云的泰西抗日纪念碑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烂。这块土地上,曾流淌过英雄的鲜血,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

飒飒秋风袭来,浑身清凉爽快,顿觉精神振作,体力恢复,继续攀爬。山路上松柏阴翳,荆轲遍地,紫色的小花散发着芬芳,蜜蜂嗡嗡的翻飞,欢快地忙碌着。不久,便登临山顶。极目四望,都市繁华尽收眼底,或许这座山更能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山顶上,有一城池般的废墟,墙石早已坍塌,修筑的工事也已颓败,是兵燹毁坏还是战火洗礼?是自然 灾害还是人力所为?只有山风知道,只有草木记得。

山上这些苍翠的松柏,是文革期间所植,大的半抱粗,小的碗口粗,树根茁壮,深深扎进岩石间、罅隙内,支撑着高大挺拔的树身。栽植这些树木时,正赶上全国上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运动。当时政府举全县之力,垒砌鱼鳞坑,开挖树穴,学生用书包背土,大人用肩扛树苗,引水上山,轰动全国,堪称典范,走在了当时大寨的前头。“前人植树后人乘凉”这句俗语在这里得到了有效验证。

向南眺望,楼宇鳞次栉比,显示出此地富足和顺,前有罩背有靠,此处真乃一风水宝地,金线河村南蜿蜒西去,白云山遮挡屏蔽,村落镶嵌其间,春天桃花烂漫,秋日桃李芬芳,实乃休闲养生,安静祥和的圣地,真的感叹古人的慧眼识珠。

落日的余晖斜照,楼宇间杂落的石头房子是当地大地主李子英所留。占地约二亩,为石基土墙的二层房,上下十六间。虽历时百年,仍雄风犹在。平时为人谦和、处事低调,深居简出。既乐善好施,又深明大义。抗日战争前期,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找他借粮,他一次助粮十万担,算得上一位开明人士。日本兵占山东后,李子英为躲避战乱举家迁蜀,悬壶济世。

山间有一人工开凿的洞窟,为“群力放水洞”。名字为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书写,肥城著名石刻艺人杜春生雕刻,字迹遒劲有力,入石三分,虽逾半个大世纪,仍历历在目,辉煌耀眼。两侧石柱上刻有楹联,一联上“群力打开放水洞”,下联是“放水浇灌桃花园”。洞口一侧刻有“群力赞”:桃园自古缺水源,好地难成米粮川。五谷干旱收成少,肥桃好吃浇水难。党的领导力盖天,公社威力大无边。建成桃园三万亩,打穿北山引清泉。社会主义大家庭,工农联盟心相连。各行各业援农业,凿山穿岭只等闲。风钻代替人工钻,送来机器样样全。物资人员都齐备,万众关怀白云山。百日打透引水洞,五四放水把礼献。群力洞名含义深,协作佳话千古传。

山下以生产佛桃闻名遐迩,五十年代,原西尚里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志文。

代表互助组的17户桃农,精选13个大肥桃,寄给国务院转交毛主席。周恩来亲自回信并寄50元钱,以后他曾三次进京给主席送桃、参加表彰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1年,他又联合11户桃农向亚运会献礼。

“阳春三月赏花,金秋时节品桃”美丽的桃乡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我爱我的家乡!

《飒飒秋风至,闲登白云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2775619.html

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