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 ‖ 冬游西安古天坛

妈妈去哪儿日期:游记随笔阅读:8761

文/刘晓春

在西安南郊天坛路以南,有一历史遗迹——隋、唐天坛遗址。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却从未听人说起,我对此一无所知。

西安南郊的天坛路,距离我的家不远, 以前道路狭窄,路况差强人意,基本上都是附近居住的人步行的便道而已。路旁的单位也寥寥无几。从现在新建成的遗址公园的地址追忆,在许多年前就是陕西师范大学老煤店和操场之间的夹道位置。当年此夹道宽不过三、四米,长约有数百米,疙瘩土路,一溜白杨生长路旁,有乡村野径风味。

回忆起来,当年这个地方我曾无数次的途经路过,但从未想到为何叫天坛路,更不知脚下这个地方竟然是一个千年历史遗迹!现在想来,稍觉有一丝遗憾,那时的我要是前往一游,不就多了一点难得的旧时记忆了么。

记得少年时,曾在电视上几次看到过北京天坛,一座很雄伟的三层圆形古式建筑,四围环绕石质雕饰围栏,颇具威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心中暗生向往之情。

去岁春节期间,忽然由媒介而知,西安天坛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了,怀着渴盼景仰之情,前往公园一探真容。

初入公园,即觉地势开阔。公园为开放式建筑,入口至内,道路宽广,行约五、六百米,即至神秘的西安天坛之下。

初睹此台,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灰褐色土质圆形台基建筑,共四层,高约八米,环坛十二面皆有登坛台阶,遗迹周围用围栏保护。此台虽极具历史苍桑厚重之感,然并无北京天坛般古老建筑附着其上,与我想像中的恢宏模样相差较远。但转而又哑然失笑,千年的历史变迁,风云变幻,古老的天坛遗址能跨越时光隧道,经历无数的历史烟云,今天能让我们一睹其部分本来面目,已经是何其幸运之事了。为保护文物计,此天坛游人只可目览不可登临,确有必要。

冬日的阳光下,我默默地看了天坛遗迹许久,它静静地矗立在原址之处,似乎已默默孤寂地陪伴了我们1400余年之久。想像它在1400余年前,该是何等的风光啊!

园区的资料介绍,西安天坛遗址为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3月,社科院考古队对其进行发掘出土,西安天坛得以重见天日。2018年初,随着西安各方面建设的加速推进,西安天坛遗址公园由曲江新区牵头,雁塔区和相关部门配合,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一年的辛苦建设,终于在年终岁末,得以和大家见面了。

该天坛历史悠久,是独一无二的古代礼祭遗迹。初建于隋,是隋、唐时作为皇帝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沿用了近300年。隋、唐天坛,其象征意义和历史地位非同一般。古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皇帝为“天子”,治理天下是天授皇权。因此逢重要的节口,或重大事务或决策,必行祭天。祭天是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上天的感恩 之情。庄严神圣的祭天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天坛作为古代皇帝祭祀、祭天,祈求国泰民安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历史长河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封建王朝祭祀昊天上帝的行为属于最高规格的礼仪活动,因此天坛在皇家礼制建筑中的地位相应也极其重要。

西安天坛比北京的明、清时的天坛要早1000多年。北京天坛圜丘是清乾隆年间在明和清初圜丘的基础上改建的。中国社科院文物专家安家瑶指出,和北京的天坛相比,西安的隋唐天坛更具有价值,北京天坛只有5.4米高,西安天坛高8米,北京天坛只在四面有台阶,西安天坛12面都有台阶,更符合周礼礼治;隋唐帝王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等有二十位皇帝登坛祭天,被誉为“天下第一坛”。

说起来,西安天坛的真正名字叫“圜丘”,而把祭祀上天的多层圆台形建筑称作“天坛”,则是明清两朝代的事了。 圜丘依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古代观念建筑而成,其建造方式十分独特:整个坛体没有一砖一石,整座圆丘用土夯成,表面和各层的台面、台壁以及十二陛阶表面都用掺有麦秸的白灰膏泥拌饰。圜丘每层圆坛设有的十二陛阶(即上台的阶道),呈十二辰均匀地分布在圆坛四周,分别朝12个方向辐射,大约体现了隋、唐人心目中的天上十二辰,即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称北、南、东、西陛。其面南的午陛则宽于其他十一陛,午陛(即南阶)比其余十一陛宽,是皇帝登坛的阶道。整体建筑极尽封建时代皇权威仪。

据《新、旧唐书》及其它一些文献资料记载:皇帝每年定时在首都南郊祭天,飨以牛牲、伴以乐舞,五帝、日月、群星、岳镇渎海等众神配享于郊坛之上。由于天属于阳,地属于阴,故而,祭天必于京城南郊,祭地则于城北(按五行学说,南属阳而北属阴)。所以祭天也叫郊祀。

今天站在这古老的历史遗址面前,闭上眼睛,用心倾听,仿佛还能从此刻呼啸过耳地寒风声中,听到自远古传来地鼓角号乐之声。这鼓号之声,铿锵有力。眼前的天坛庄严肃穆,仿佛有一队队文武臣僚,身着盛装,跟随着皇帝一步一趋,步履凝重登临天坛祭祀的身影。这声音,这身影在1400年前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真实的上演……

此时,我思古之幽情顿生,脑海中忽地涌出唐代诗人 陈子昂的诗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园区除了核心区的祭台遗迹外,环坛周围集博物馆、燎台、御道、绿地为一体,面积不小。供游人坐息的石凳也排列的错落有致。园区内绿化很好,待数年后新植树木长成后,想来又定是一番新气象了!

漫步园区,我徘徊良久,感慨万千,想千年前,封建时代等级森严,这里可谓是皇家禁地,百姓禁足之所,寻常百姓不要说涉身其间,就是远远观望,也决非易事!如今,在新时代里,只要您有时间,随时都可以携亲伴友,在这难得的城市清幽一角,放松心情 ,悠哉游哉,享天伦之乐,发思古幽情,实在是怡情惬意的乐事啊!

天坛公园的建立,不仅保护了文物遗迹,对于提升遗址周边的环境,亦具有重要意义。千年的历史悠远而漫长,天坛的前世何其苍凉。在长达千年的时光流逝中,在繁华落尽,洗尽铅华后的无数个日子里,废弃的天坛荒台遗址暴露在荒郊野外,枯草野蔓之间,被无情的时光,肆虐的风雨,厚重的黄土,逐渐地掩埋,消失在世人的记忆中。天坛何其不幸!天坛又何其有幸!它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变迁,时事变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伟大的盛世被考古发现,出土恢复,得以重见天日,虽已失去往昔礼祭作用,但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古代文化陈迹,堪称“历史活化石”,独一无二,无法复制。从此意义来说,意义非常!

西安天坛遗址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保存较为完整的皇家建筑遗迹,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坛”。在千年后的今天,它默默地矗立在西安南郊一隅,焕发着新的生机,向世人诉说着千年前的风光和繁华。

距那次去天坛,整整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但天坛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使我至今也未能忘记的是,当面对这古老的历史遗迹,内心油然而生的那种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寂寞感怀情味,唯己自知,难为外人道也……

《刘晓春 ‖ 冬游西安古天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1586610.html

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