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三面昆明池

牛逼囧@日期:短篇散文阅读:18870

文/ 张立

我曾三次游览昆明池,后来惊讶地发现,每次见面,它展现给我的,都是它不同的侧面。三次见面,三个侧面,共同组合成我印象中那个完整的昆明池形象。

第一次其实不能算游览,因为当时昆明池还没修建好,也还不叫昆明池,对外叫斗门水库。记得那是2017年3月15日,我随“沣河记忆”采风团走进沣河流域采风,团中的窦文彬老师曾做过昆明池的文史顾问,他为大家争取到了难得的参观机会。当时水库第一次蓄水不久,水面面积不大,还不够壮观。那天春寒料峭,树木仍未吐绿,但大家兴致很高,指指点点,想象着水库库容达到设计时的景象,想着如果恢复成昆明池的名字该多好!那次印象较深的是,规划的昆明池到2020年将和两个杭州西湖一样大!

西安是个缺水的城市,但凡大水大绿的景点,总是游人不断。至今我犹记得当年大雁塔北广场的亚洲最大喷泉,还有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遗址公园开园时西安人倾城游赏的盛况。然后是东郊的浐灞湿地公园、西安世博园、雁鸣湖。北郊也有汉城湖、西安湖、未央湖等。南郊靠近终南山,本就有很多的河流和水库。只有我的家乡所在的大西郊地区,一直缺少大水大绿的生态公园,甚至沣河,也一度瘦弱不堪,风华不再。转机来自于西咸新区的设立,之后,家乡的沣河水开始丰沛起来,有了沣河湿地公园,甚至我小时候就断流的沙河也即将蓄水重现昔日胜景了。一河之隔的沣东新城,更是得地利之先,成为西咸新区发展最快的区域。斗门水库(昆明池)首先就定位为为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两座新城的发展提供生活 和工业用水,也就是服务于经济民生。这是第一次昆明池之行它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我想,应该也是它最重要的一个侧面吧。否则,没有了水,新城如何发展?生态如何保持?

第二次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游览了,那是2017年10月22日,昆明池七夕公园(一期)开园不久,我和家人一起慕名去游览。据报道,国庆期间昆明池接待了101万游客,最高日达20万人以上。尽管此时的一期工程水域面积还只有整体的二十分之一大,但对西安人来说,千年神池重现的盛况是一定要亲见的。昆明池简直就是西安的西湖,一点儿不亚于曲江南湖开园的盛况,车水马龙,堵车不说,停车场几乎都爆满,最后我终于在北门处找到了停车位,从北门而入园。昆明池建七夕主题 公园,那是名副其实的。昆明池汉代即有河汉、石爷石婆庙,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源于此地,成书于东汉末的《三辅黄图》就有记载: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园内各种花草盛开,到处可见爱情 和婚姻的雕塑,有牛津女渡、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有二十六婚。最美的除了各种的花,自然 就是阔大的湖面了,湖面上有一座石桥,就是鹊桥,雕的是五十二鹊的形象,岸边有牛郎和织女踩着鹊桥人间天上相会的雕塑,牛郎牵着一个大孩子,一手还抱着一个小孩子,孩子的手伸向从鹊桥下来的妈妈。

在中国,受儒家礼教的约束,其实爱情一直都不是诗歌 和文学的重点,你看,从屈原、司马迁到李白杜甫王维,写妻子和爱人的诗都少之又少,家族,家国,天下似乎才是男儿应该考虑的。不多的一些关于爱情的民间传说和文人作品,竟然基本上都比较凄惨,如孟姜女哭长城,嫦娥奔月、长生殿、西厢记、梁祝,白蛇传、牡丹亭、红楼梦。看来只有牛郎织女的故事 结局还比较人性化,毕竟他们每年七夕之夜都可以相会一宿,毕竟他们还生了两个孩子。再者,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也比较纯粹,没有政治、阶级、礼教的压迫,没有私欲、名利和成见的诱惑。牛郎大胆追求幸福 ,不因自己出身低微而自怨自艾,织女不因自己来自天上而高高在上,也从来不曾违约而不赴那场一年一度的约会。反观其他故事,门户出身阻止了多少爱意的萌发?封建礼教约束了多少人的心身,政治权力扼杀了多少美好的爱情?七夕公园还是很会选择的,比如司马相如卓文君,总体上也是个美好的故事和结局。不像有很多新人挑七夕那天去华清宫的长生殿结婚,好像不知道李杨长生殿后还有马嵬坡,不爱江山爱美人在中国从来不曾存在过。这第二面,昆明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七夕公园美丽的风景。这次的昆明池,不再是中性的“它”,而是一个女性的“她”,美丽、温柔、美好。风景秀丽,自然是诗人 们笔下吟诵的对象了,古人写昆明池的诗歌达到数百首之多,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我也何尝不可将昆明池比织女呢。杜甫有诗云: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唐代诗人童翰卿也有诗云: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第三次游览昆明池是去年7月31日,记得在路上遇到瓢泼暴雨,一时间天昏地暗,直欲调转车头回家。幸而阵雨过后,天空稍青。雨后游人不多,这次得以停车在正门(西门)。从正门走进不多时,就可以望见一艘巨大的楼船,船首昂然屹立着一座巨型汉武帝雕塑,还有后面的汉家男儿,威严肃穆,自信豪迈,彰显着大汉雄风。我不禁想起路上的暴雨来,好像是预告我这次要看到的是昆明池暴风骤雨、威武雄壮的一面。眼前的楼船高数十米,周围喷泉大开,甚为壮观。上一次来的时候还觉得奇怪:何以不见“汉习楼船”的内容,这次终于在正门路线上得见。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丝绸之路,却屡次为昆明国所阻,甚至于使者被害,于是武帝令人就势开凿了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唐人王起有《昆明池习水战赋》云“凿昆明之澹澹,习水战之雄雄。”《三辅旧事》有载:昆明池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汉书》里记昆明池“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那船上的军士气势真是雄姿英发,气吞山河,两千年后的我也觉得“甚壮”。

杜甫晚年在三峡里的夔州思念 长安,写道: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清末的光绪帝深感海军失利之耻,写道:水战原非陆战同,昆明缅想汉时功。话说颐和园里的昆明湖得名也来自于汉武开凿昆明池,乾隆自然想以此提醒自己奋发有为、自强不息。说起汉武帝,让人不由得想起秦始皇。的确,秦皇汉武,二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极大地开拓了疆土,为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也一样迷信鬼神,幻想与天同寿。汉武帝凿通西域、北逐匈奴,南收百越,眼界很大,所以他管这么大的一个湖叫昆明池,不叫海,也不叫湖。在目光远大的他看来,这就是个池。昆明池在汉武帝时期自然是军事目的为主,恐怕不会有百姓渔猎和游玩的可能。经过数年的水上战船操练,武帝训练出了一支出色的水军,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并最终不战而胜,昆明国和平内附,西南丝绸之路从此畅通无阻。昆明池可以说出色地完成了他最初的使命,是的,我用的是“他”,不是“它”,也不是“她”。这是大汉男儿的“他”,是威武雄壮的“他”,是说出“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他”。大唐初建时,唐高祖李渊还在昆明池“宴百官,习水站”。人称汉唐雄风、汉魂唐魄,这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我第三面对昆明池的最深印象。

这样一来,昆明池的三个侧面就可以简化为“它”、“她”“他”三个代词了。

“它”代表的是昆明池水库的实用功能、民生功能、现实功能。它蓄水量大,滋养着沣东、沣西大片的土地,它供给城西大片区域近200万市民的生活所需。其实,它不仅是当代才具有这种民生功能的,汉唐两代,昆明池都是长安城重要的水源之一,滋养着百万人的生活。在唐代,安乐公主向其父唐中宗讨要昆明池,想将之作为自己的私家园林,中宗虽然疼爱这个女儿,但还是没有同意,说昆明池周边很多老百姓要靠在昆明池养鱼捕鱼贩卖为生,不能与民争利啊。可见那时昆明池就有其民生价值了。

“她”代表的是昆明池风景秀丽、湖水如镜,传说美好,让人徜徉其中,心情 放松、身心愉悦。这可能也是绝大多数人来这里的主要原因,旅游休闲,纳凉避暑,泛舟游玩、陶冶情操。正是她的无穷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前来,甚至因她而愿意定居在沣东、沣西新城。

“他”代表的是昆明池雄姿英发、威武雄壮的阳刚形象,男儿气概,尽管他完成了任务,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位于民生经济和旅游观光,但一个民族应时刻保留有一种强健的、进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勇敢地屹立在世界的潮头,百折而不挠。

这就是我三次来到昆明池所看到的三个侧面,这三个侧面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立体形象,我不希望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

我希望,人们来到昆明池,因这里的水库而感恩 ;

我希望,人们来到昆明池,因这里的美景和故事而感动;

我希望,人们来到昆明池,因这里的强健雄姿而自豪。

作者简介:张立,陕西省作协会员

《张立:三面昆明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1285977.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