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版与台湾版《霸王别姫》的对比

璃茉日期:美国电影阅读:17216

台北演出的《霸王别姬》,标明“完整版”,我本来以为只是商业的头,没想到真是货真价实,比纽约电影展演出的要完整。换句话说,在纽约的演出,删除了一些细节,以适应洋人的口味。这种删除虽只是旁枝末节,但或许就涉及了缠绕在我心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可以中外同好?我们还可以翻倒过来提个问题:假如把台北演出的“完整版”拿到纽约去演,洋观众会不会更加如痴若狂、击节赞赏?还是会感到这样“完整”的细节是画蛇添足,减弱了影片的整体艺术感染?

顺手可以举出四个在纽约演出删除的细节:1.张公公看小豆子便;2.袁四爷宴请时,在席上烹制“霸王别姬”一道菜;3.菊仙投奔段小楼时,程蝶衣骂她是演戏,是“洒狗血”;4.“文革”批斗期间,小四背着群众流露出他对珠宝行头的留恋。以下我们分别论述这些细节在“完整版”中的意义及删除后的效果。

张公公看小豆子小便一段,展示了乾旦作为“相姑”(“相公”)遭人蹂躏与摧残的命运。这是小豆子初次登台,男扮女妆演虞姬之后,被大太监张公公看上了,召进内院,以遂其变态兽欲的遭遇。影片显示小豆子惊瑰未定,向张公公说他想小便,张公公就拿了一座精工雕镂的玉鼎,放在小豆子身前,让他往里面撒尿。这一段描绘的情景,刻意展现张公公变态的纵欲倾向,暗喻著作为且角戏子被统治阶层玩弄的悲剧处理。《纽约客》的影评(1993年10月11日)论及张公公这个角色,说他是“电影史上人类堕落的最可怕的化身之一”,所据的版本其实已经删去了最为触目惊心的镜头。不知影评者若有机会看到银幕上出现小豆子满脸疑惧解开裤腰带及尿水諃漓在玉鼎上的镜头,又会如何来形容所受到的震撼?

我无法确知美国版为什么要剪掉这几个镜头,但却清楚感到,剪去的后果是削弱了小豆子受到人格扭曲与侮辱的意义。不论是从艺术呈现或文化象征的角度来思考,这一段情节细致入微,刻画了身体受过阉割的张公公看着初出茅庐方涉人世的小豆子小便,凸显了小豆子心灵受到阉割的过程,令人看得惊心动魄。

删去这一段的原因,或许只是从商业演出的考虑出发,因为前儿年演王颖(《喜福会》导演)的《命贱不如草纸》,有个帮派打斗、逼人吃屎的镜头,结果影片在美国被评为X级,大大影响上演的范围,严重打击了票房收入。另一个删除的原因,可能是民族情结作祟,不想让洋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出现如此不堪入目的行为。不过,从陈凯歌惯于揭露传统文化脓疮,并常以镜头作解剖刀反复审视的习惯手法看来第二个可能性比较小。无论如何,这一段是不该删掉的。

袁四爷宴请程蝶衣一景,是从另一个角度呈现过去上层社会的风雅,精致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就在骄者淫侈之中融人了唯美 纵恣的伤感 ,带着几分儒雅的无可奈何,真是今日夸夸其谈“精致文化”的人连梦想 都不能企及的。然而,无论多么风雅,多么精致,那骄奢淫侈的堕落与沉沦却也无可隐讳。席上烹制主菜的两味料是活蹙与雉鸡,即是王八与鸡,把“王八”两字颠倒来念,便音谐菜名“霸王别姬”。

这种谐音转折的思考方式,与蝙蝠是福、鱼庆有余,是同样的微无聊,却能引发中国人对自己文化与文字的无穷骄傲与自满。这是种沉湎于本国文化繁琐联想的自溺与自慰,与镜头展现的因精致风雅而沉溺的寓意若合符节,令人感到“言语道断”的影像连缀灵思达到了象征寓意不落痕迹的境界。

在陈凯歌导演艺术的发展上,这个片断的“不落痕迹”是值得大为喝彩的,因为他过去时常因“概念主导”、“思想挂帅”,而在作品中到处流露斧凿的痕迹(《边走边唱》是个极端的例子)。可是这一个不落痕迹的片断,却包涵了太多的联想、转折与寓意,实在很难与外人道清。因此,纽约演出版剪去这一段,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原来还有诉诸视觉直感的放诞恣情部分,是外国观众也多少可以感受与领略一二的,也因为剪掉了割鳖颈取血的镜头而冲淡了,使得宴请的淫逸气氛变得有点虚有其表,同时也使得后来两人勾了脸暗示媒的连串扮戏行为少了气氛情境的铺垫。

至于程蝶衣骂菊仙姑娘是演戏,是“洒狗血”,则难以让美国众时之间领会其中深意的一个片段。“酒狗血”是传统戏曲表演的术语指的是演得太过火,超出了戏剧本身内涵的合度分寸;即使满足了观众的庸俗喜好,也因本身的煽情夸张而破坏了艺术要求的蕴藉。这个片段在影片中只是一闪即过的镜头,但却酝酿许久。从妓院中菊仙跳楼段小楼施展英雄救美的工夫,到菊仙观剧感动离席、尽弃簪珥衣物投奔段小楼,影片做了许多铺垫渲染,甚至还不无夸张地描绘了她连脚上的双鞋都留在花满楼,光着脚去见段小楼,以破釜沉舟的手段迫使段小楼接纳,显示了菊仙姑娘的心计与气魄。程蝶衣骂她是“洒狗血”,从艺人的心理出发,是恨透了面前的这个对手,不仅仅只是骂她把人生 的戏演得离谱、过分、庸俗、夸张,还隐隐含着一种“恶紫之夺朱也”的心情 显示了自己堂堂正正的地位受到威胁,有道人慕夺的可能。

单从演技来说,这个片段显示了巩俐与张国荣的演戏艺术都已渐趋化境,不只是单说一个“演技精湛”可以囊括的。旧时唱戏的有个说头,是“心里有,才能演得像”,庶几近之。反观影片后来的发展,就令人感到演员虽然都还演技精湛(特别是巩俐),但在感情展露的拿捏上,就稍嫌过犹不及了。从这一点来说,去了这个片段,就少了一个可堪对照的标尺,未免可惜

不过,我们在这里探讨的问题,有些细微精致之处,不要说广大的美国观众不能理解,连许多没有传统戏曲知识的中国人也会觉得是属于“吹毛求疵”之举,无关宏旨的。或许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制片和导演才会作出这些删节。像“文革”批斗期间,打倒了段小楼与程蝶衣,小四背着群众,暗自打开盛放珠翠头饰的百宝匣,在那里自我之时,实然国进了一批红卫兵小将。镜头到此,戛然而止,米再交待,留了一个有余不尽的悬疑。略有“文革”背景知识的人都能想得到,小四的命运必是重蹈段、程的下场。然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丝毫了解、对传统戏曲没有丝毫兴趣的观众,是否也能体会小四当时的复杂心境呢?别忘了影片曾来回反复地显示,小四是如何在传统中浸润陶冶,又如何在政治变革之时向往自由解放,自己带头批斗恩师,却又企盼能够继承(或夺取)衣钵。在表面上看,他是带着红卫兵小将打倒舞台上的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破除了传统文化的封建遗毒,迎来了创造崭新文化的革命契机。若要丑化或简单化这个角色,就可以循着这条线,引出革命样板戏,让小四成为革命文艺的旅手。然而,影片不此之务,在大幅度渲染批斗场面,烈火熊熊之际,镜头转到了不无几分疑惑的小四,好像要借着他脸上的表情来问:创造新文化的方式就是这样的“焚书坑儒”吗?再下来就是小四自我陶醉于传统戏妆的一景,似乎向观众作了一个提示:这就是中国人在新的文化处境中面临的困境,连如何面对自己的传统都不知道,却要理受如此的痛苦整。删去了包涵如此丰富意义的一景,当然可借。但是留下这一景,不多作交代的话,洋人看得懂吗?

链接:郑培凯《在纽约看电影》

如何讲故事:文字与影像的艺术呈现(1)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3)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4)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5)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6)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7)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8)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9)

梅兰芳游园惊梦四十年(10)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2)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1)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3)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4)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5)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6)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7)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8)

中国电影时空坐标的转移(9)

侯孝贤的历史乡情与文化建构(1)

侯孝贤的历史乡情与文化建构(2)

侯孝贤的历史乡情与文化建构(3)

侯孝贤的历史乡情与文化建构(4)

侯孝贤的历史乡情与文化建构(5)

侯孝贤的历史乡情与文化建构(6)

《冬冬的假期》:《城南旧事》的翻版

附录:台湾新电影面对的成见

先入为主的价值坐标:只见其同不见其异

不一样的慢·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企图

城乡二分法的既定成见

经验中的成长,岂一愁字了得

人性和伦理的宽容关注

痴心女子负心汉: 影片《人生》所反映的社会道德意识(1)

影片《人生》所反映的社会道德意识(2)

影片《人生》所反映的社会道德意识(3)

《纽约版与台湾版《霸王别姫》的对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1284405.html

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