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小学同学聚会(上)

因为我已当真日期:散文精选阅读:15627

《让我们荡起双桨》:皂市镇66届小学同学会

岁月是条河,它承载着太多的沧桑和回忆。人进入老年,总是喜欢回想曾经的过往和经历。

自十九岁离开家乡,一晃四十几年,都是在外飘泊,总觉得没有归属感。其实故乡 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住着住着时间长了就成为故乡了。说沙市是我的第二故乡,是名副其实的。1976年在沙市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在这座城市,我完成了人生 诸多重要的事情。恋爱,结婚,生子;儿子的恋爱,结婚,生女。最后到了国家规定的法定年龄退休,在家摆弄儿孙,安享晚年生活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个花甲已过。人生似乎就是一删繁就简的过程,几句话轻松地概括了生命的全部。

在沙市的这些年,李明祥,肖桂香,袁重喜,这些皂市街上的老乡、同学、儿时的玩伴,由于地缘关系,我们走的很近。曾经共同的经历和兴趣爱好,性格单纯率真,有时总要找个理由在一起聚一聚;还有儿女的婚姻嫁娶,礼行随和,相互也沒有那么多的讲究。

说了这多,还沒有说到正题。明天是2018年的4月4日,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将奔赴家乡皂市,5日上杨秀山公墓悼念逝去的亲人,6日参加《皂市镇66届小学同学群》50周年同学聚会。因为大家都在这一刻归心似箭,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搭车赶船加脚步赶回皂市。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多如牛毛。有大学同学会,高中同学会,初中同学会,而我们则是毫不起眼的小学同学会。1966年,这一年是中国最敏感的年代。因为196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大地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我们刚小学毕业就投身到这场运动当中。随着运动的深入,革命的洪流把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冲得七零八散,自顾不暇,抱头鼠窜。尔后,有的同学短暂上了几个月的初中,也有的因为家庭原因被拒之学校门外,只能望校兴叹。后来大家书读不成就一门心思闹革命,致使乱哄哄的文革如火如荼。揪斗“走资派”,“破四旧,立四新”,顺带搞一些打,砸,抢,校园 一片狼藉。批判主任和校长,老师灰溜溜。后期虽经历过“复课闹革命”,但老师无心教学,学生无法安心学习,人在课堂,心在课外,读书无用论盛行,最后落得知识贫瘠,胸无笔墨,难成大器,成了社会游民,没人疼爱的小混混。为了生计,到处漂泊,浪迹天涯,挖土搬砖,修桥补路,成为走卒贩夫式的游兵散勇。再后来,摇身一变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的主力军,背负“知识青年”的虚名,从城镇下乡插队落户农村。

从历史的渊源,实事求是讲,66届小学毕业的我们是最奇葩最尴尬的一届学生,因为全中国从没有过“六九”届高中生之称谓。由于先天不足,致使后来的职场 中总是受挫和憋屈。时光流逝,白驹过隙,须臾之间,人生已飞驰大半。蓦然回首,我们昔日的这些小学同学已分别半个多世纪。

“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小学六年的同窗读书,朝夕相处,使我们当年的小伙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进入成年或老年后,虽然岁月渐远,回顾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青葱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那年少的情感的真挚,止不住在心头微微地颤动。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呵护和怀念。

《皂市镇66届小学同学群》的创建,要感谢荆州市教委退休的邓军美和荆州市政协委员胡诗华二位老同学。入群后的同学们喜出望外,自认为找到了精神的家园,纷纷奔走相告,短短一个多月,微信群就有六十多名同学踊跃报名,不能不说是人心所向,不负众望。

50年后大家能够相聚在一起实属不易。50年的聚会,是感动,是期待,更是开心 。

皂市同学聚会的选址,生活住宿,还有活动安排由本土同学王志刚,胡新华和徐章霞三位同学负责和策划。长汀河上的西大桥(万寿桥)往南300米处的食家莊酒楼是活动的主要场所。一楼有宽敝明亮的大厅,楼上是整洁舒适的客房,一楼适宜举办酒宴、小型会议和娱乐活动。本地无家或不愿住家的同学请上二楼客房住宿,策划者考虑细致而周到。

离乡几十载,收获万千愁。归来无它物,惟有雪满头。

4日从沙市搭车转车到皂市已是下午4点,刚到风城大道我姐姐家,胡新华就打来电话,先前到的同学早已聚在风城大道东头的庆元酒楼,要我马上去。易永讯,胡晓汉,胡新华,王志刚,汪再发,赵小天……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几位女同学早已就坐,不一会,袁重喜也从沙市赶回来了。同学中易永讯的学历最高,早年武汉大学毕业,从事新闻媒体,天门报社退休,睿智健谈,风趣诙谐。胡晓汉,退伍军人,工作、退休在十堰二汽,基层干部,率性豪爽,干练果断。下午的晚宴由汪再发接风请客。记得刚上初中时,同学们投票,老师推荐,学校批准,汪再发作为学生中的红卫兵代表,赴北京参加毛主席第六次检阅红卫兵,一辈子的光荣。

胡新华,王志刚和我,当年的同窗好友,兴趣相投,志同道合,平时总喜欢写点文章、诗什么的,自诩文学三剑客。1976年我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在沙市工作,胡新华和王志刚一直在皂市,多年来长期保持着书信联系。王志刚知青下乡后返城,分配到皂市商业系统餐饮行业,负责团支部工作和厨窗宣传报道。

胡新华命运多舛,人生经历充满坎坷。从小天资聪明,成绩优秀,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班长,学习成绩总是班上第一名。文革时,因家庭成份有点高(解放初期皂市街上经商,胡源茂老字号),连民办的林业中学也不能上。1970年全家下放农村,1976年招工回皂市,父母 和弟妹直到1978年才返城。胡新华回城后做过很多行当,皂市建筑队的泥瓦工,抺灰砌墙;陶器厂做陶工,烧坛坛罐罐;后转到街道小厂,常年东奔西走推销劳保手套;再后来当个体户,加工学生用品。纵观一生,搞个体户赚了一点钱,后在街道边做了一栋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卖小五金小家电。虽忙碌,但儿时的文学情结从未泯灭。业余时喜爱读书写诗和摄影,忙里偷闲写了些文章、诗词 ,文稿发表于诸多报刋,在当地小有名气,是同学们公认的才子。假偌没有文革的折腾,按正常的历史进程,以他的聪明天赋,考上中国的一所名牌大学没有丝毫的悬念。

4月5日是清明节,也是人们上山扫墓祭亲的传统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美,情真,历来千古传诵。这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一整天,仿佛是上苍流下的泪水祭奠那些死去的亡灵,同时也给上山祭扫悼念的人们增添了丝丝的哀思和惆怅。

第二天6日天气转晴,阳光灿烂,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踏青会友的好日子。同学们陆续来到食家莊酒店的会客厅,一张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满头稀疏花白的头发,充满着沧桑感,似乎无言地诉说着他们坎坷的命运。各自人生的沉浮和历练,虽呈现沉稳平和的气色,依旧难掩激动的情绪。握手问好之际,由于同学们分别久远,凝眸对视,有的一时半会认不岀,显得陌生和语塞,嗫嚅之际,忽见对方呼唤儿时的乳名,随即想起对方姓氏名谁。提及儿时的趣事、溴事,顿时记忆的阀门打开,似倾泄的山洪将过往的岁月冲得七零八落。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那些小时候事情,本来不知道埋到什么地方去了,倏地又一一想起,而且又被重新找回来,只是曾经的青春,那逝去的岁月再也找不回来了。

久别重逢,倾诉往日的友情,生活中的苦乐,别后的思念 ,相聚后的喜悦,“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同学送我情”。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回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茫茫人海大家能相识并同窗六载,这是几辈子修得的缘分呵。

中午的酒宴隆重而热闹。美酒佳肴,色香味美,杯光盏影,觥筹交错,欢乐气氛始终。宴会前,《皂市镇66届小学同学群》群主邓军美,秘书长胡诗华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以此纪念同学们50年后的重逢。望着眼前这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群主邓军美念着一个个久违的名字,刹那间,我好像又回到那懵情初开积极向上的少年时代!

组委会还特地邀请了原皂市林业中学退休的钟贤德老师。钟老师近八十岁,一头银鹤白发,精神矍铄,面带笑容望着几十年不曾谋面如今满脸沧桑的学生,有的同学面熟,但大多数无法想起。1966年9月,我们本应报名皂市中学读书,国家公立学校,但上学名额基本全是周边农村根正苗红的孩子。林业中学,六十年代皂市唯一的民办中学,皂市街上大部分同学曾经就读的学校,老师们心中隐隐的痛,我们一辈子的牵挂。

1966年下半年,文革势头如火如荼,彻底砸烂了十七年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 路线。上课时,无教材无课本,钟老师捧着毛主席诗词当教材,抑扬顿挫地为我们朗诵毛主席诗词并讲解其内涵。数学老师是李德清(网名石上清泉),拿一本数学书给他的学生传授数学几何及一元一次方程,大家勉为其难对付着听讲。但好景不长,后随着运动的深入又停了课,并美其名曰“停课闹革命”。上学只有短暂几个月,但我们还是记住了教书育人,授道解惑受人尊敬的钟贤德和李德清二位老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记忆久远而深刻。

有的人离开家乡后,不愿轻易说起曾经的故乡,将故乡深藏在心底,其实故乡是不用刻意去想,却经常想起的地方。

故乡,也许风雨飘遥,也许物是人非,但故乡不会抛弃你,就算是在梦里,比起陌生处的繁花似锦,我依然喜欢故乡那熟悉的光影。

皂市镇位于天门市东北部,与京山,应城,汉川三县(市)交界,是一座有30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皂市有山有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胜古迹冠天门。“竟陵于五华”,意为绵延的山脉于皂市五华山不再东延。千年古寺白龙寺依山而立,象征着皂市悠远的文明。清澈透明的长汀河源起大洪山脉,向东一路缓缓流淌,从五华山脚下蜿蜒流往汉川,流入汉江,流向武汉。明代文学家李濂有诗为证:“白龙寺倚五华山,寺下长汀抱楚关”。

皂市境内长汀河上有座百年七孔石拱老桥——万寿桥,邱家巷西头,俗称西大桥,天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桥(木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新修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在原石墩木面基础上改建,整座大桥设计合理,结构巧妙。桥面呈拱形,桥下有七个泄洪孔,桥的半腰雕有3个龙头,造型惟妙惟肖。桥中三个洞孔的正桥中均有一块磨得十分光滑的石头,每一块都是一幅“八卦图”。这一雄伟建筑和优美 艺术创造,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天门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粱。

西大桥距今已有二百三十年的历史,经多次修缮,至今仍巍然屹立在长汀河上。同时西大桥也见证了千年古镇皂市悠久的历史和风云变幻,它也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和变老。

7日这天中午,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同学们兴致盎然游览了千年古寺白龙寺。自从白龙寺被国家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多次拨款对白龙寺进行修缮。庙宇数间,寺庙呈现红墙朱门,龙脊兽瓦,重檐拱斗,兽鸟嵌扉。夕阳西下,远远传来钟鼓悠悠,风铃自鸣。

阳光下,红墙灰瓦和庄严肃穆的大殿轻轻隔绝了与外围喧嚣的世界。进入山门,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弥勒佛,韦驮和四大金刚,有的慈眉善目,笑意盈盈;有的威武雄壮,凛然不可冒犯。走进后面寺院,发现是另一番天地。蓝天白云,风和日丽,草坪绿茵,古树葱茏,大石龟驮着的石碑静静地屹立其间,它虽然历经风雨的侵袭,斑驳的石面书写着历史的沧桑。寺院内的长廊墙面镶嵌着明、清以来的石刻碑文。院内法师告诉我们,其中,明崇祯年间所刻《奉道县禁碑》最为珍贵,它虽然年代久远,饱经风霜,但上面的碑文大部分清晰可辨。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很多同学都向功德箱捐了钱。

(待续)

胡书文生于1953年2月天门皂市人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小学同学聚会(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meiwen/1275462.html

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