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

 旧体新生。日期:声学阅读:6462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比较

摘要:贝多芬的《bE大调第三交响曲》和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两部有很强交响性的作品,不同的是两部乐曲所作戏剧性和过程性的手法有所区别。贝多芬用的是交响曲这一体裁,在内在的表达上强调概括性;并加上了标题&ldqu;英雄&rdqu;,具有标题性。而勃拉姆斯的这首协奏曲体裁的作品,实质上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眼中则更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因为这里更突出了一件乐器(小提琴)和一群乐器的对比、对论文联盟置,但勃拉姆斯用的是无标题体裁。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贝多芬的《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的音乐语言和形象表达与其有着惊人的一致。

关键词: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P.55,&ldqu;英雄&rdqu;), 完成于1804年春,是贝多芬第一首加上标题的标题性音乐作品。它是带有大型尾声(即第二展开再现部)的奏鸣曲式。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无标题的标题性音乐作品,于1878年夏起稿,年底完成。它采用双呈示部奏鸣曲式。

一、主部主题的对比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主部主题由展开性三段式构成(它的再现部分转化连接功能)。开始仅有两小节的简短序奏,以全合奏两次奏出坚定有力的主和弦,以后大提琴再导出著名的主题,这个主部主题单纯至极。

主部主题的主要表现目的,是要立体地、概括地、有血有肉和令人信服地正面表现英雄的基本形象及其迅速的成长过程。在此,主部主题使用了三种主要的音型音调,并用它们分别代表英雄形象的不同发展阶段。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传统的奏鸣曲快板乐章。这个乐章宽广悠长的主部主题与抒情如歌的副部主题,使人们宛如踏入绿草如茵的阔野;而独奏小提琴则仿佛是置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从心底发出愉快的歌声,整个乐章富有怡人的田园情趣。

第一乐章,开门见山,大提琴和大管柔和宽厚地奏出主部主题。这支气息宽广、悠长的旋律,在人们眼前拓开一片绿野,而甜美的双簧管轻盈奏出的应和乐句,则像是缕缕白云随着向上移动的音调漂浮上升。

(一)主部主题第一种音调的对比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一种音调(3-7小节)

采用主三和弦的分解形式,像是号角声,是表现英雄形象的最典型音调。它与类似摇篮曲的节奏型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ldqu;温和&rdqu;&ldqu;柔中带刚&rdqu;的形象感。

(1)旋律音程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旋律的音程是由每小节强拍向上向下进行构成&ldqu;抑扬格&rdqu;动机体现出来的,前2小节是由主音上的二分音符向上向下构成主三和弦的半分解形式,后3小节是由主音上行的主三和弦的二度全分解,下行则是连续小二度进行。因此,形成了隐性的主音(bE)的持续进行,是乐曲保持在一种稳定的基调上,以此表达对英雄伟大形象的肯定。

(2)旋律音列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如果去掉前4小节的节奏,又把较小的音程用转位的方式还原成相应的较大音程,并保持各音的顺序,就构成了一个主和弦的分解音列。

(3)第一主奏音色是大提琴,表现&ldqu;男性&rdqu;形象,加上&ldqu;摇篮曲&rdqu;节奏音型的作用,显得深情而温柔。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主部主题的第一种音调:

(1)旋律音程

旋律的音程是由每两小节向下向上进行的主三和弦全分解,构成&ldqu;抑扬格&rdqu;动机体现出来,与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一种音调具有相似点。

(2)旋律音列

从谱例中可以看到,如果去掉前1小节,保持各音的顺序,就构成了一个分解音列。

(二)主部主题第二种音调的对比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二种音调(9-28小节)

(1)它是承接上句的二度音程级进的音阶级进式音调,并配以顺分式的节奏和明亮的小提琴音色,给人&ldqu;雄壮豪迈&rdqu;之感。

(2)它仍然保持第一句的音型方向性&ldqu;x-y-x-y&rdqu;型。

(3)11-13小节中的辅助音音调的两次连续进行。

(4)在小提琴的顺分式音型中,伴有隐伏音阶下行,类似经过音。

(5)主奏音色是独奏圆号,它在主部第三句,即第一音调首次重复之处,它使第一主题显得英武而豪迈。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主部主题的第二种音调:

(1)它是用二度音程级进的短小音阶级进式音调,并配以小提琴半分解音型节奏的伴奏。这与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二种音调的结构上具有相似点。

(2)在调性上,15小节从D大调转变成a小调,到第17小节又转变成d小调。

(三)主部主题第三种音调的对比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主部主题的第三种音调(29-36小节)

(1)从谱例中可以看到,这条旋律采用同音反复进行,并配以跨小节的连续的切分节奏,使人感到一种英雄&ldqu;大步迈进&rdqu;和&ldqu;勇往直前&rdqu;的音乐形象。

(2)它采用三度、六度、八度音程,音程方向性仍为&ldqu;抑扬格&rdqu;。

(3)旋律音仍为二度的辅助进行,并且在节奏上保持一致性。

(4)音乐的力度由res.逐步加强,整个音乐由柔和、舒缓的情绪转变为激动、辉煌的音乐形象。

(5)主奏音色是全奏(其中小号大为突出),它首次出现在再现段的开始,这是第一主题音调在主部中的最后出现,它显得强大、丰满、辉煌,充满了英雄气概。

因此,从第一主题以上的三个音调上来看,把音型、音调、音色、音响等因素的增长式发展联系起来,就犹如&ldqu;英雄&rdqu;形象在人民心目中逐步成长过程,从而肯定了&ldqu;英雄&rdqu;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形象。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主部主题的第三种音调:

(1)从谱例中可以看到,这条旋律的旋律音仍为二度的辅助进行,造成了一个短小音阶。

(2)音乐的力度由res.逐步加强,整个音乐由优美、舒缓的旋律线条转变为有力、辉煌的音乐形象。

(3)主题很快由乐队来加以展开。主题的动机在展开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特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的一个饶有特色之处在于作曲家在副部主题出现之前,还运用了不同性格的主题,使整个乐章更为丰富动人。这些主题在或由主部、副部主题派生而出,或是全新材料。这些音调在后来的音乐发展里作为动机在异彩纷呈的音响潮流之中。

一支由木管乐和弦乐相继奏出的半音缓行的音调,柔和清澈,富有抒情意味,它由主部主题的应和句派生而来,并作为主部主题的补充,贯穿在音乐发展之中。

另一主题是下行的叹息性半音旋律,它把人们引入凝神默想之中。这个主题带有副部主题的因素,常作为它的前导而出现。

紧接在这个主题后面,出现了一个进行风格的音调,它短促有力、粗矿豪放,使乐章开头那种田园气氛为之变化。

这个有力的音调引来了旋风般奔泻的音流。一个强烈的和弦中止了音乐的飞驰。乐队的这个突然收

束,造成万籁俱寂。紧接着独奏小提琴要登场了。经过一段快速的华彩性的导奏,独奏小提琴在烁烁发亮的高音区,以明朗的D大调,十分动听的唱出了宽广的主部主题,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

三、副部主题的对比

两首乐曲第一乐章的副部均由三个论文联盟不同的副题构成的。

(一)第一副题都采用了一拍附点的节奏,具有相似点。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第一副题(45-64小节),

(1)它由8小节的连接部直接进入,结构分为4+4+4+8,前12节(45-56小节)是基本结构,后8小节(57-64小节)转换或向第二副题过渡的连接功能。

(2)在调性上已变成主部bE调的属调(bB调)上,类似于古典奏鸣曲式典型的副调,故可视为第二主题自次开始。

(3)在音调上仍保留主部主题中的三和弦分解下行以二度音程下行,但在节奏上变为由第二拍的一拍附点音进入。

(4)Vln.采用主部主题中第二种音调中的顺分式音型。

(5)音色多变,先后在b-l-Fl-Vln等音色上交替演奏,音响宁静,风格典雅而具有室内性的歌舞曲性格,加上它紧接在英雄光辉的主部主题之后,更显得谐和而安详,象征英雄心目中的理想。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副题(204-305小节)

在主部主题之后,独奏小提琴向副部主题走去。在弦乐拨奏的轻快背景下,副部主题动听地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这支旋律将柔和的级进音型与舒展的跳进音型结合在一起,显得格外迷人,就象是唱给恋人的一首真挚的情歌。

(二)第二副题都采用了一个类似于马蹄的节奏音型贯穿于音调之中。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第二副题(65-82小节)

(1)它是一个4+6+9关系的分句式乐段。

(2)采用主部主题第二音调的顺分式音型,节奏基本为前8后16关系。灵活且富于弹性。

(3)调性上由g‐‐bB,满足了古典奏鸣曲式的形式原则,两个副题最终调性统一。

(4)音响由减化和弦开始,第一小提琴主奏,后来全部弦乐加入,力度强劲,形象上表现了&ldqu;英雄&rdqu;的行动。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副题(306-404小节)

(三)第三副题都采用了同音反复,并运用了半音级进,在力度上同样是坚定有力的sf力度。

1.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第三副题(83-108小节)

(1)起承转合关系16小节乐段。

(2)它使用同音反复和音阶级进,安排密集的四部合唱织体结构。

(3)音响柔和、稳定、力度轻微,象征着英雄高尚的人格。

2.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副题(405-526小节)

四、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结束部(109-159小节)

第一部分(109-131小节),用主部第一种音调分解和弦的大跳式进行,和第一副题的节奏特点(带附点的抑扬格结构)结合而成。。它用强劲的力度、全奏的配器以及特强音的处理,显得顽强坚毅,具有坚定的性格,显现了英雄的力量,并构成了呈示部的高潮。

第二部分(132-143小节),继续用主部的第一音调,但改用新的节奏、音响和织体(低音与高音弦乐加木管的卡农式呼应),显得比第一部分更具抒情性格。

第三部分(144-155小节),则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五、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的各类主题呈示之后,开始了这个乐章的展开部。这里,主部主题成为音乐发展的基础。它的五个基本音符(1――| 3 1 6 |5―)出现于不同达到调性上,时而由乐队明确地奏出,时而又隐伏在独奏小提琴的技巧性乐句之中。虽然副部主题的音调片段以及其他几个主题的音调也出现在音乐发展之中,但却未能成为推动音乐发展的动力。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起着主宰的作用,这里,它显得更富动力,更具气势。

再现部一开头就以宏大气势首先再现出主部主题。调性处于明朗而稳定的D大调主调上。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呈示部中的田园情趣、展开部中的动荡情绪已有不同,它赋有一种颂歌的气质。独奏小提琴在主部主题再先之后演奏了一段技巧性的华彩乐段。这里,由小提琴家以主部主题为基础作即兴的演奏。勃拉姆斯在总谱中,没有为这个华彩乐段写下任何音符。至今流传下来的即兴性的华彩乐段达十六七种之多。

在华彩乐段的结尾,有一个轻柔的颤音导入主题的再现。小提琴在明亮的高音区纤细的唱出气息悠长的逐步主题,重有恢复到乐章开头的那种宁静、开阔的意境之中。

最后,由独奏小提琴以激动的双音,奏出主部主题音调,豪迈地结束了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lunwen/255885.html

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