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描的传承发展谈素描教学

- seven seconds memories degrees日期:美术阅读:19894

从素描的传承发展谈素描教学

调性素描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线性素描确定其范畴的,通俗地说,注重于光源作用的明暗素描属于调性素描,包括一些三色素描和淡彩素描。调性素描是将光影与色调的形式美感呈于较重要的位置。就像从修拉如朦胧诗般的素论文联盟.Ll.描中,我们仅能很偶然地发现一两根轻盈的细线。作者在艺术语言运用上主动地让调子从纷繁的艺术语汇体系中抽离出来并体现其独立的审美价值。现代艺术中色彩上类似于高调或低调的处理方式在素描艺术空间内的移入使调性素描的美学价值更趋丰满。

体性素描是指视觉语言的趣味性倾向于表达形体或块面美的素描。我们熟悉的一些大师素描作品堪称体性素描的典型。如前苏联的捷列依,对人体造型的动态和形体起伏作概括简练而略带夸张的处理,使人体艺术的体块语言在平面实现较大程度的挖掘和运用。安格尔在1863年为《土耳其浴女》所作的素描,形体浑厚、饱满、圆润,堪称&ldqu;素描中的雕塑作品&rdqu;。马蒂斯在人体艺术中找寻雕塑与绘画共通的形式规律而进行各种形态变异的尝试,体现出他对形体美的综合感受。

从教学角度讲,学生的性格、趣向、爱好、素质和能力各不相同,以至于在实践中的绘画学习,是否运用线条、调子或体块等艺术手法形式的侧重度上有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倾向。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强调自身的偏好,在不违背总体的素描教学要求下,尽可能选择风格各异的素描教学范本来适应学生在艺术趣味倾向上的不同需求;学生也不要源于情感经验上的共鸣,偏好某家某派,这样不利于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就好象孩子养成了偏食的不良习惯而导致营养不良。只有在精研某种形式的素描手法下,广泛接触各类艺术形式手法,这样避免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狭隘化。十七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波伦亚美术院奠基人之一阿古斯提诺.卡拉奇的十四行诗中写到:&ldqu;谁想成为优秀的画家,谁就应该掌握罗马的素描,威尼斯的运动和明暗,伦巴底沉着的色彩,米开朗基罗的宏伟风格,提香的写生水平,柯列乔派的平静和庄重,拉斐尔的严格匀称。不要忘记提巴尔基的基本训练,普里马拉乔构图的讲究,还有巴尔米佐尼诺的轻松和典雅。&rdqu;(邵大箴、奚静之.欧洲绘画简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95.)显然,卡拉奇的教学思路是博采各家之长以达到滋养习画者的目的。

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否画好一张人像、一组静物或一幅风景,而是为了在反复的训练中,充分地体会和理解技术因素与艺术风格,技术构成与审美追求,情感诱因与艺术表现的结果等等关于艺术的许多问题。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基础就不再是一个平面的毫无发展可能的基础,而是通过掌握基础的技术、技巧和形式,最终达到为精神内容服务的。邵大箴在《艺术格调》中说:&ldqu;一件艺术品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与形式技巧,而在于它包含的精神容量。精神容量有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艺术作品中反映的审美感觉的深度。凡是有深度的审美感觉,就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不论是写人物,还是写山水、风景和静物。&rdqu;(邵大箴.艺术格调[],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157.)其实艺术创作的过程正如基础训练的过程。基础训练的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现实体验与语言的表述方式。正确的体验现实与恰当的语言表述,不仅是我们的艺术活动当中令我们困惑的,同时也是令我们兴奋的问题关键,这是我们教学目的的根本。因此,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到艺术语言表述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无疑是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认真把握的课题。

首先,素描教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审美心理上不断深入、不断净化的过程。习画者最初通过单纯的感觉(或称直觉)感受审美表象的形式诸条件,即作品的点、线、面、色等;如达&iddt;芬奇的《笔记》中说,爱好者受到所爱好对象吸引,正如感官受到所感觉的对象的吸引,两者结合的头胎婴儿便是作品。&rdqu;习画者通过临习摹写,寻找与前辈大师们在艺术感受上的共通性,意即知觉其为什么事物的点、线、面、色;习画者通过点、线、面、色的变化、组合、构成,使其知觉达到领悟、感受先人的某些积极的或消极的或中性的对形态的情感体验,我们称为&ldqu;美的知觉&rdqu;。&ldqu;美的知觉&rdqu;进一步深入净化,使其成为情感的审美活动。当然这样的审美情境受习画者的文化层次、情感层次领悟的制约。习画者只有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才能具有消化、吸收和领悟不同层次和不同滋味的精神食粮的能力,这样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才能捕捉和把握随时闪动的火花。

其次,素描教学学习是一种个体艺术实践、个体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主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价

值的实现。黑格尔认为&ldqu;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rdqu;([德]黑格尔. 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39-40.)从艺术的实践角度上讲,习画者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所谓&ldqu;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皆论文联盟.Ll.著我之色彩。&rdqu;(王国维《人间词话》.)这种&ldqu;有我之境&rdqu;并非那种在整体上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格调、气派和作风,他很大程度上仅是&ldqu;自己性格在外在事物中复现。&rdqu;比如,一个习画者在反复训练中摹仿某位大师的作品中的线条,在从感觉上升至经验的过程中,他认同了自己的审美结果,他会在自身特质方面惊奇地发现与大师的某些相似之处。这一发现使得&ldqu;美的知觉&rdqu;获得某种审美快感和愉悦,从而越发激励主体自身的创造力显现。

一件艺术品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和形式语言特征,而在于它包含的精神含量,它是艺术品的精髓;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就是精神体验通过材料向物质表现转换并最终通过观者的视觉、触觉及听觉再转换为精神共鸣(并不排除抵触与批评)的过程。基础训练的过程,也是艺术修行的过程;随着绘画技术、形式语言技巧的不断提高的同时,艺术的审美能力、判断力、思想性及精神境界也随之不断得到提高和成熟。新时期学院素描教学只有从感觉到理解、从主观到客观、从深入到概括,不断拓宽素描的审美视野,并把这种拓宽了素描的审美视野落到规范教学的实处,使习画者教学学习形式技巧上丰富多彩,从而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宽松氛围,新的文化氛围又会给美术院校素描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只有在素描教学的学习上循序渐进、科学地、系统地安排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线性素描、调性素描到体块素描、个别因素和构成因素;从定点透视到散点透视、打散重组;从三维立体空间、二维平面到多维时空;从写生到变形、抽象;从共性到个性等等,这样,素描教学的现代意义不仅仅为习画者在技巧、形式语言特征或流行的风格样貌,有一种更宽泛的文化意义,而且为习画者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时代文化语境和映射时代精神的意义。

《从素描的传承发展谈素描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lunwen/218855.html

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