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倾情中国传统文化:李行与李安

逗霸日期:影视阅读:11866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作为唯一一位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界的华人导演,李安把好莱坞模式与东方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作。而且在全球化语境下,李安以中国文化为立足之道,跨地区、跨国界、跨文化地整合各种资源,达到电影的最佳配置。而在李安之前,有“ 台湾 电影教父”之称的导演李行,也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倾情而拓展了自己的影片特色。

在2007年10月24日,台湾导演李行在苏州为自己的个人作品专题展揭幕仪式上,赞扬李安导演也是一位非常尊崇传统的人,是台湾电影导演中卓越的一位。台湾老一代电影人,尤其是李17这样的一位“教父”级人物对后起之秀李安的赞扬,就使得我仁有必要对这两位台湾导演作一比较了。

一、概述:台湾电影人的骄傲

在台湾的电影史上,李行和李安是两个沉甸甸的名字,这两个人,分别引领了台湾电影的一个时代,而李行,则更是见证台湾电影崛起的关键性人物。

(一)李行一台湾电影教父

李行自1958年首次执导台语片《王哥柳哥游台湾》(与张方霞、田丰合导)开始,至1986年的国语片《唐山过台湾》为止,29年的导演生涯共执导了45部故事长片、3部分段式短片和2部纪录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高产的导演。从作品表现的角度出发,李行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5个阶段:

1.摸索期:自1958年的《王哥柳哥游台湾》至1963年的《炯女》,其中的《街头巷尾》是一个大的突破;

2.成熟期:自1964年的《养鸭人家》至1971年的《秋决》;

3.妥协期:自1972年的《风从那里来》至1977年的《白花飘,雪花飘》;

4.中兴期:自1978年的《汪洋中的一条船》至1980年的《原乡人》;

5没落期:自1981年的《又见春天》至1986年的《唐山过台湾》。

作为台湾影坛上一位承接中原文化启发台湾文化的导演,李行的代表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审视李行的整个创作生涯,除了最初那一段台语片的摸索时期作品以外,他执导的几十部作品始终维持着制作严谨、技术考究的专业水准,并格守着中国家庭伦理道德的传统,赞扬中国文化精神,某些影片及个别片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准堪称国际一流,所以毫无疑问李行是台湾电影20世纪60至80年代的代表人物。

李行本人曾说过,对他的电影创作影响最深的有两方面:中国电影传统和他的父亲。他说:“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无不与我在大陆从童年到青年那19年的记忆有关,也与我在上海读高中时的观影经验以及所受到的电影文化启蒙密切相关。”“这些影片对我影响深刻。来自生活、来自话剧、来自电影、来自前辈作品的潜移默化。”当李行推出了导演岗位后,像他这种风格的电影也就从过分强调“本土化”的台湾影坛消失了。

(二)李安

李安于1954年生于台湾屏东,祖籍江西德安。其父在台湾从事 教育 事业多年,思想传统,对身为长子的李安寄予厚望,要求严格。1973年,李安考入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在国立艺专时期,李安拍摄了两部8毫米电影《星期六下午的懒散》和《陈勤的一天》。1978年,李安前往美国留学,先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戏剧导演,获戏剧学士学位。1990年,台湾“新闻局”重奖征集优良剧本,李安与好友冯光远将合力编写的剧本《喜宴》投去参赛,在活动截止之前,李安又投去了另一个剧本《推手》以增加获奖的机会。最终两个剧本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推手》、《喜宴》和随后执导的《饮食男女》一并构成了李安的“家庭伦理三部曲”(“父亲三部曲”)。

李安的履历,使得其作品大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比较、对峙、相互适应乃至融合,从中可以看到其强烈的文化归属意识。对于李安而言,“故土”作为相对于寓居地美国而出现的概念,被泛化为整个中国的形象,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泛中国化”的色彩,重视在作品中灌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而不拘泥于对某一地域的表现。

二、比较:对中国文化的垂青

(一)李行的健康写实主义

李行执导的故事片《养鸭人家》是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美学特征。该片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台湾 农村 的生活,演绎善恶二元对立的叙事主题,表达李行对田园生活和农业文明由衷地赞美和向往之情。就整体成绩而言,《养鸭人家》是李行所有作品中形式与内容最能混成一体,而且表现最为含蓄深远的一部作品,堪称台湾早期“主旋律电影”的代表作。 转贴于论文联盟 .ll. 《养鸭人家》一片以淳朴的 台湾 农村 为背景,主角是养鸭的老头林再田(葛香亭饰)和他的养女林小月(唐宝云饰)。林再田一向把小月当作亲生女儿看待,小月并不知道身世真相。两人一直过着温馨和乐的农家生活,唯一要操心的事情,只是怎样把农会交来那批做实验用的小鸭养大养肥而已。影片中唯一的“坏人”,是小月的亲哥哥曾朝富(欧威饰),他一直凭父亲留下的遗书要挟林再田在金钱上给他帮忙。这个全片唯一的冲突本来一直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直至曾朝富想把小月带去自组戏班子,冲突才正面爆发了出来。小月知道了她是林再田的养女后,只是感到遗憾,在内心里仍把林再田当作父亲。林再田见真相已揭露,他也没有阻止曾朝富带走小月,只是由衷地嘱咐曾朝富要善待妹妹。当林再田把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鸭子卖掉,把卖鸭子的钱无条件地送到曾朝富的小旅馆,并且苦劝他拿钱去做点小生意时,此情此景,着实把 中国 传统伦理中的“宽恕”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当曾朝富最后懊悔地抱着那包钱冲出旅馆想要还给林再田时,观众是可以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悔意的。这是一段极有意思并且表现也很成熟 自然 的情节,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和交流就在这一幕幕看似漫不经心的情节设置中展开。比日后李行所广泛采用的“清清楚楚把主题说出来”的方式要委婉悠长很多。

另一方面,李行在《养鸭人家》中对小镇的乡土气息及中国社会传统的人情世故上是一流的。无论是在摄影棚中搭盖的养鸭人住家、实景拍摄的农家、外景拍摄的农产展示会还是歌仔戏台等,导演李行都在尽全力努力营造一种自然的生活气息,完全表现出了“健康写实”四字背后的要旨。在镜头的构图和场面的调度上,《养鸭人家》整部影片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十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二)李安的突破地域文化特色

台湾是李安生命和事业的双重起点,而美国则一再为李安的 发展 打开了能够充分彰显其才华的空间,二者都对他的电影理念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李安的研究也就可以从台湾本岛出发。

地域电影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地域文化又与它所植根的地域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通过缔造一个有疆界的地域继而借助对这一领土的控制来定义自身是世界各个民族的共性,换言之,各民族在定义各自疆域的同时,也被领土所定义。除此以外,维系民族内部各个个体之间关系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某个地域,还包括共同的语言、习俗、行为和思维习惯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

当代中国的一些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也是以中国特色闯荡国际影坛,但在他们身上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一种本土性,如张艺谋的陕西黄土地文化,陈凯歌的北京地方文化。而李安则不同,他得天独厚地受到中西文化熏陶,在空间上突破地域限制,横贯中西,进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文化霸权与垄断。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赛义德所讲的“被看”到“自我观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思考的多元共存。

三、评论:对传统文化的倾情

在2006年6月19日出席第九届上海电影节时,李安在演讲中说道,“中国文化是我的立足之道”。作为唯一一位打入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华人导演,李安成功地将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文化带入好莱坞,并用中国文化为西方树立了一面与之互相照映的镜子。

《喜宴》中儿子为尽“孝”而努力掩饰自己是同性恋的“惊人”事实,并按老人意愿成家,“孝”道精神得到最大阐释。而具有东方色彩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则从内容上把李安的理想主义、东方佛道思想完美阐释,与传统华语武侠片较注重“情义”不同,“道”的理论贯穿全篇。李慕白以儒雅之风娓娓而谈将佛道思想发挥地淋漓尽致,充满中国特色的被绿竹萦绕的古典园林,李安突破了传统的武打模式,把商业性和 艺术 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中国韵味为情感和价值导向,实现了独特的电影之美。

而同样注重于传统文化的导演李行也在自己的从影生涯中作出了自己的成绩:1、他促进了台湾传统电影的迅速发展成熟。他参与了台语片、国语艺术片、家庭伦理片的创作,也是健康写实电影、琼瑶爱情电影、台湾民族志故事片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创作实践构成半部活的台湾传统电影史。2、李行在电影中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他以一种博大深沉的爱促进人性与人道注意精的新生。3、他的创作启迪并催生了台湾 现代 电影。李行把台湾电影带到了 历史 的转折点,在他停止的地方,又有李安这样新的一代电影人继续前进,秉承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精髓,向更远处发展。转贴于论文联盟 .ll.

《试析倾情中国传统文化:李行与李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lunwen/217202.html

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