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规范发展问题研究2

冷眼、看做秀°日期:当代中国阅读:19458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规范发展问题研究2

2、改变政府参展模式,或改善政府参展状况。现在省市区不少文博会都是由政府主办,这些政府参展要么动员一些企业,征集一些展品布展了事,要么直接由政府办展,主要展示自己的文化资源和形象,极少思考通过参展如何带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其实,不少企业对政府组织参展并不积极,甚至政府出钱都不积极。这致使文博会上最热闹、光彩纷呈的省市区综合展馆基本就是一种形象的展示,本该最好体现文博会精神的,却不能最集中而直接地体现文博会宗旨。我们建议:文博会按专业和主题设立展馆,取消掉省市区政府展馆,即使保留省市区展馆,也是象征性的,重在展示各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论文联盟.Ll.

3、做好文博会的总结工作。我们在调研各文博会时,发现文博会的总结工作很有问题。文博会的总结工作应该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就文博会自身做出总结,包括资料汇集、文博会效益分析、如何更好举办文博会,等等。目前文博会的总结基本都是集中于这一方面。深圳文博会做得比较好。其他文博会要差得多,大多是政策文件、领导讲话、文博会日常工作资料的汇辑,有的连这个汇辑都没有,就一个闭幕式时领导总结讲话稿、向上级部门汇报的总结报告了事,都是誉美之辞,极少对文博会进行深思、反思的。往往注重形象,注重政绩,就忽视了对不足的反思。缺少深思、反思的文博会,笼罩在一片大好的思维路径和言论范围里的文博会,是很难得到茁壮成长的。二是就文化产业发展、文博会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用进行总结,这应是文博会总结的根本,只有做好这个超越文博会自身的总结,才能更好的发挥文博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个总结可能会超越文博会主办机构的能力,必须发挥专家的作用,组织专家在会场认真观摩、考察,对展品展商和各项活动认真进行品评、研究,然后写出相关研究性的总结报告。这个总结工作很繁重,但对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现今文博会没有一个做了这方面的总结工作的。

(三)正确处理&ldqu;管&rdqu;与&ldqu;办&rdqu;的关系。

文化产业博览会属于会展,而会展业是高端综合性服务业,会展是大型综合性的社会基础事业,举办会展所需的大型场馆、配套的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城市人文环境,都不是会展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必须要相应的政府部门予以解决。文博会对举办城市意义非同小可,所在地城市的政府应大力支持,为文博会营造良好的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

同时,在中国,要打造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博览会,必须要有政府的培育,包括提供资金,给以免税,减少展品运费,对参展企业予以补贴,等等,甚至政府直接出面主办。文博会是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性事业,不是为某个企业服务,而是为整个文化产业服务,带有一定公益性质,因此,政府要对文博会予以培育和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乃至直接出面组织。但政府直接主办文博会要有个过程,在文博会开办之初的前几届,可由政府负责办理,但经过几届之后,要&ldqu;管&rdqu;与&ldqu;办&rdqu;适当分开,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从&ldqu;办&rdqu;的角度讲,这个&ldqu;办&rdqu;是指技术层面的文博会的营运,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让专业人办专业事。包括由知名的品牌会展公司,或者成立文博会有限公司,直接负责文博会的操办与运营,选择什么样的会展公司,可以实行公开招标。同时,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组织对行业情况更为熟悉,他们招展招商,以及组织专业观众更为驾轻就熟,还要充分发挥专家和行家的作用,让他们参与文博会,对文博会,对文博会的展品和项目进行研究,积极参与各项论坛。

从&ldqu;管&rdqu;的角度讲,这个&ldqu;管&rdqu;涉及文博会非技术层面的诸多事务,政府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规范制度。为了使文博会紧扣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宗旨,可以颁布一个有关文博会的规章制度,对举办文博会的工作加以规范,还可对举办文博会予以审批。第二,对大型文博会在政策、税收、组织工作协调、展品征集上予以支持。第三,对大型文博会实行会后评估。第四,重点负责文博会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包括组织专家、行家对展品进行审查、研究,撰写行业评估和研究报告,对展品进行评奖,会后汇编完整的资料集,等等。这个&ldqu;管&rdqu;所涉及的事务,可南与文博会相关的从中央,到省市区,再到具体负责的政府部门共同承担,明确分工。而具体文博会的相关事务,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比如深圳文博会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博会办公室。

三、具体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如何开办

就一个个具体文博会而言,其操作层面的工作办得如何,也很能影响其效果。因此,要办好文博会,使其规范发展,就具体文博会而言,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晰文化产业的范围与类别,以便规范文博会的展品和举办专业性文博会。

博览会有着很强的主体确定性,博览会的主体就是展品,有着清晰的展品范围和展品形态。举办博览会首先要搞清楚&ldqu;要展什么&rdqu;。文博会的主体肯定就是文化产品,是展示文化产品的博览会。那么,什么是文化产品?哪些是文化产品?这是我们举办文博会首先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否则,文博会的展品征集就失去了标准,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就会产生展品包罗万象的无目标性的问题。其背后实即要求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包括哪些范围。目前,虽然政府和学界、业界对文化产业有了较明确的定性,但对文化产业的范围和类别还没有明确而统一的说法,不仅各级官方认识不一,未有统一的指导性意见,学界也未统一认识,业界更混沌、模糊。根据全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实际活动,似乎文化产业包罗万象,即如制造业、农业,只要与&ldqu;文化&rdqu;沾边,在有些地方都被贴上了文化产业的符号。

这种不明确会导致文博会展品的混乱。比如,有的文博会展示矿冶企业、钢铁企业,因为它们有好的企业文化,有的文博会展示农产品及其副品、养殖品及其剐品,因为它们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和制作工艺。还有很多文博会都把文化资源混为文化产品加以展示。文化,乃至文化资源,不是文化产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不代表文化产业发达,必须把文化资源开发成文化产品,文化才有了经济的意义。文化是一种生产力,但文化自身难以单独成为生产力,必须作为资源,依附于其他生产力要素,才能具有生产力的实际意义。而且,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非都是文化产品,有文化内涵的企业也并非都是文化产业企业。文化产业之&ldqu;文化&rdqu;不可被泛化,否则,文化产业就可包罗万象,所有产业门类,及还未被赋予经济意义的文化资源都可囊括其中。

因此,结合国际上对文化产业的不同界定,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色,学界、业界与政界应共同明确文化产业的内涵、范围和分类,以便明晰文化产品。这对举办文博会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把文化产业分类清晰之后,可以按类举办专业性文博会,便于文博会向专业化发展;二是便于文博会围绕展品开展工作,包括征集展品,邀请展商和专业观众,并可按文化产业门类对展品进行分类和设置展馆,可根据分类展品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研究,按门类写出研究报告,等等。

(二)坚定秉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宗旨。

文博会要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最高追求,并要贯穿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博会充分发挥平台搭桥效应、引擎发动效应、磁场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从而产生良好的直接和间接效益。虽然我同近3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上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较之发达国家,在经济质量上仍有较大差距,新兴的文化产业更是要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文博会不能仅仅只是展览展示和交易的平台,更多的应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手段,要具有追赶世界文化产业发达水准的竞争意识,以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企业这一市场主体作为当前唯一使命和宗旨。围绕这一宗旨,文博会要务实,不要务虚,应着力开展如下工作:

1、关于展品。展品是文博会的灵魂,展品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文博会的成败。展品工作包括展品征集、展品展示介绍、展品品评研究。为了便于征集展品,业界、学界和政界可以合力开展文化产业调查,编辑文化产品调查册,让各界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文化产品状况一目了然,然后动员各界力量,花大力气动员参展商,征集各方产品。同时,为了便于比较,要对国外发达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了如指掌,并要征集有代表性的展品到会展览。对征集到的展品一定要注意介绍,会场展示设计要专业,要把展品最优化地展示出来,可以采用详细文字说明、现场动态演示、现场详细讲解等诸多方式。展品品评研究是关键一环,不能受利益驱使,只关注会场上能买多少商品,能达成多少交易,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研究、品评,明了各展品的优劣势,把握行业现状和趋势,明晰与发达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国外优势产品之间的差距,并找明原因在哪里,然后奋起直追,因此,可组织行业专家对各展品进行品评研究,对各展品以及各行业要写出详细研究报告,给以改进之策和发展之道,并依据专家的意见,进行评奖,对优者给以奖励。文博会的奖励不能仅仅只给予组织者,更重要的是要对优秀展品及其企业给予颁奖。获奖对企业来说,更多是一种荣誉,是对其品质的认可,奖项对企业来说,既是对其追求发展的认可,也是促使其进一步追求发展的动力,还可成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文博会针对展品和企业进行评奖的工作,不可或缺。

2、关于会中会。在博览会之中举办相关会议是会展业的特色和趋势。文博会也必须要举办各种高质量的&ldqu;会&rdqu;:一是行业研讨会议。拟定主题,由专家和业界著名人士在一起探讨行业如何发展。二是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之间的见面会。通过见面会,让参展商推介自己的产品和项目,而专业观众亦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项目,这样可沟通产销,开发出潜在市场。三是项目交流会。博览会现场只展不卖,现场零售只是附带,主要是达成项目合作意向。对有意向合作的项目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这就需要项目交流会。项目交流交易会可在文博会之中和之后举办。这些&ldqu;会&rdqu;的主角是专家和行家,政府机构和文博会主办单位一起负责组织和服务工作,相关官员亦可参加。

3、关于会后结束工作。博览会不是时间结束,展

位撤销就完事了。博览会要真正取得促进行业发展的实效,重点还在会后。目前,文博会都是只有三四天的时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给以文化产业巨大而长远的发展动力,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带动、搭桥和关联效应,才能使文博会的效益最大化,而这些都是主要靠会后才能实现。文博会结束之后,首先要跟踪服务,特别是会场上达成的项目交流意向落实得如何,专家给以的改良建议和发展计策落实得如何,其次是要编印详细的资料册,否则,本是造福后世的好事,若干年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编印资料册的重点不是汇集政策文件、领导讲话,而是展品、展商、观众等文博会的主体,以及文化产业各门类的发展状况。这些资料册是保存文博会历史和从业人员了解文化产业现状的重要依据。文博会会后工作落实得如何,很大程度上能决定文博会的实效有多大,文博会对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能产生多大实效。论文联盟.Ll.

(三)展馆设置和布置问题。展馆的设置和布置一定要围绕着文博会的宗旨和主题。

我们建议,文博会可根据文化产业门类设立专题展馆,弱化综合性展馆,省市区展馆可以考虑取消,若要保留,可重在展示各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另外,还可设立项目推介展区、文化资源展区,以吸引资金和专业人士去开发这些项目和文化资源,还可设国外参考展区,以便增进对国外文化产业的了解。大型文化产业企业也可设独立展区。

另外,会场卖场和展场要剥离。博览会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展品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宣传品,所以只展不卖,因而博览会的会场基本没有卖场,更没有在展场中卖展品的,博览会是培育、开发潜在市场,而其本身并不具有&ldqu;市场&rdqu;功能。不过,有的博览会附设有临时商场,主要是满足普通观众的购物需求。现在不少文博会的会场都有展品的买卖行为,特别是工艺品、美术品及服饰品展区,甚至展品就是商品,把销售置于了展示之上,把文博会变成了展销会,好似文博会是一个临时大卖场一样。文博会会场要禁止销售行为,把卖场和展场完全分开,若卖场是零售,那么展场主要是开发&ldqu;批发&rdqu;,批发交易应在会后完成。

(四)建立常态化的项目研究、推介与交易平台。

三四天的博览会重在&ldqu;览&rdqu;,其功能主要由&ldqu;览&rdqu;促发而来,博览会的诸多作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三四天的博览会本身实现的,而是靠会外所作的工作,博览会只是一个平台和引擎。文博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体现就是推介文产项目,而这些项目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四天文博会上得到萌生、落实,而且,三四天的项目推介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同时,博览会重在开发潜在市场,而潜在市场的培育和开发非一日之功,三四天的博览会只是牵线搭桥,批发交易还要在会后进行。这样,每个文博会都可实行网上常年展示,这个网上展示不是现实文博会的翻版,应弱化新闻报道,重在介绍展品和项目。此外,还可建立常年的项目研究、推介和交易中心,既可为文博会规划出优秀的推介项目,又可监督文博会后项目落实情况,并可为项目开发提供智力支持,还可为文博会上达成的批发交易服务,并可在文博会后为企业寻求更多的批发生意,而且,这个中心还可为文博会上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文博会常态化的项目研究、推介和交易平台可以由政府动员搭台,予以支持,提供服务,具体事项可由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去操办。为了节省成本,不必每个文博会都要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几个文博会联合起来共同搭建。

(五)培育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政府对文博会实行一定程度的&ldqu;管&rdqu;&ldqu;办&rdqu;分离之后,为加强文博会的规范性,提高文博会的办展效果,就应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文化产业博览会既属于文化产业,也属于会展业。在文博会中可发挥作用的行业组织来自三方面:一是会展业的行业组织,比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展览协会,以及主管会展业的带有官方性质的各级贸促委,它们对办展,对国内外会展业更熟悉,它们参与文博会,可使文博会更符合会展业的一般规律,可参谋寻找更专业的优质会展公司承办文博会,更熟悉博览会的运作程序。二是文化产业的行业组织,可成立诸如文化产业协会、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之类的行业组织,它们对全国文化产业更熟悉,更能清楚如何运用博览会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博会的作用真正落实到文化产业发展上。j是与文化产业有关的各业别的行业组织。文化产业所涉及到的各门类也会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它们更了解国内外本行业的状况,若发挥它们的作用去招展招商,去邀请专业观众,效果会更好。

(六)走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当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文博会也应走专业化发展方向,应大力发展专业性文博会。可根据各地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优势与特色,举办能体现优势和特色的文博会。在明晰文化产业门类之后,每一门类都可举办一个国家级的文博会,比如艺术品类、图书期刊类、影视音像类、动漫类、娱乐休闲类,等等。这些文博会不一定要很大规模,但一定要定位高,瞄准国际标准,打造博览会品牌,锻造文化产品精品。至于各地举办专业性文博会,政府可以放开,让社会力量去办,由市场优胜劣汰。文博会专业化的背后,其实也有文化产业布局问题,各地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一味求全求大,搞得全国发展文化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应根据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人文地理优势发展相应文化产业,再以强势文化产业为依托,举办相应的专业化文博会。

(七)把观展和参展置于同等位置加以重视。

目前看来,文博会虽然要把参展当做重头加以重视,包括培育参展企业,征集足够展品,如何促进展品改良发展,等等,但当文化产业发展到相当程度,展品就不会成为文博会的首要关注问题,文博会就应更关注如何开发文化产品的潜在市场,这就需要吸引优质专业性观众,而且,优质专业性观众代表了市场需求前沿,其的需求基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能给参展企业带来无形的市场压力和动力,从而催动它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改良、创造。

因此,文博会在重视招展的同时,也必须要开始重视&ldqu;观展&rdqu;,要想千方百计邀请到国内外优质专业性观众,这不仅可提升现场项目达成意向的可能性,开发出更多的潜在市场,也更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企业把握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使得自己的生产和创意更能有的放矢。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规范发展问题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lunwen/181900.html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