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撤并应因地制宜

巛 若爱、请深埋日期:教育期刊阅读:14837

唐忠民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对农村小学校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基本做法是把地处经济文化中心的小学校做大、做强、做优,将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学校撤销或合并。据我们了解,有些地区三分之二的农村小学校被撤销。

据决策者们说,调整农村小学校的布局,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基础教育的规模效益,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提高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进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基础教育的需要。

也许,决策者们的意图是好的,他们的这种做法也不无道理。然而,农村小学校撤并带来的负面效果却不可低估,更不可视而不见。

笔者调查了3个乡镇的农村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调整前,这些乡镇一般是每个行政村有1所小学校;调整后,一般是两三个行政村有1所小学校。农村小学校布局调整后产生的最大问题是小学生上学的路程太远。有相当多的小学生家到学校的距离达3公里左右,甚至更远。3公里的路程本来算不了多远,但是,每天从家中到学校往返4趟,对六七周岁的小学生来说实属不易;要是遇上雨雪天气,那就更难了。没办法,他们只有靠家中的大人接送。然而,每天这么接送4次,得耗费家中大人们多少时间和精力啊!不少群众怨声载道地说:这下子可把我们害苦了,原先孩子在本村的学校上学自己去就行了,如今跑那么远去上学,不接送哪能行!撤并小学校说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实际上我们是得不偿失啊!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人民大众的共同努力下,绝大多数村级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大为改观:几近标准化的校舍盖好了,新的桌凳等教学设备也都添置得差不多了。可现如今,这些学校说撤销就撤销了,大家多年努力的成果一朝便付诸东流。被撤销的小学校的校舍,有的被廉价卖掉了,有的闲置着,有的毁掉了……由此造成的损失是明摆着的,只不过某些决策者不把它当回事罢了。

据笔者所知,农村小学校撤并还有一个某些决策者不愿公开说出的原因: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农村的人口出生率大为下降,大多数行政村每年只有十几个孩子呱呱落地,这就导致了生源大大减少。其实,这正是实行小班化教学千载难逢的机遇。实践已经证明,十几名学生的小班比六七十名学生的大班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果决策者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因势利导,果断地在村级小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那么,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很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果真如此,受益的则是人民大众,归根结底是提高国民素质,说这样做“功在千秋”也是毫不为过的。然而,有些决策者却不这样认为。说白了,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撤并后可减少教学人员,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我们建议:农村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应真正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从当前农村的经济基础、社会现状出发,一定要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下每个行政村应保留1所初小,以方便6至10周岁的小学生就近上学。如果有的父母执意想送孩子到条件优越而离家很远的小学校就读,那也可悉听尊便。

《农村小学校撤并应因地制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lunwen/1025887.html

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