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游之蝴蝶泉

╰妖尛薇╮日期:中国民间故事阅读:7651

导游唐明阳之所以讨人喜欢,是因为他尽管非常希望大家能接受自己推荐的收费景点但却毫不任性,他尽量鼓励游客说出心中的向往。“为什么不去七星岩观赏溶洞呢?”我疑惑。小唐则说:“聚龙潭及蝴蝶泉都有溶洞,而且是完全可以取代七星岩的更具特色的景点!”我妻子说:“我看出团单子上有蝴蝶泉,是不是那里有少数民族风情啊?”“是的、是的!”小唐显现出十分的善解人意:“蝴蝶泉及世外桃源景点都有少数民族风情表演!”

我猜想妻子可能是将阳朔的蝴蝶泉与别地儿蝴蝶泉搞混了,我就与妻子耳语:“你以为的那个蝴蝶泉是……”妻子不假思索说:“电影《五朵金花》中有插曲《蝴蝶泉边》,难道不是这里吗?”我接着提示说:“《蝴蝶泉边》是咋唱的?”妻子说来就来:“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嗯?那是在大理哦!去年云南游时我俩到过的。那么这边的蝴蝶泉?”我俩于是又多了一份期待及憧憬。

我们乘坐当地指定的电瓶车抵达碧玉酒店换乘本团的中巴车驶向蝴蝶泉景点,唐导在车上说:“蝴蝶泉景点的民族风情表演每个整点一场,我估计我们去赶三点钟的那场应该来得及。”可我们抵达景点停车场时已经三点过五分钟了,小唐宽慰大家:“开场时还有个热场项目——推销书法作品,现在我们进去不晚的!”

果然如此,我们落座以后还有主持人在拍卖名人书法作品,“这一幅400元,400元一次,400元两次……好!又有人出价500元,一次、两次、三次,500元成交!”主持人随后又拍卖了一幅450元成交的,而后演出正式开始。

“我是侗寨的寨花!”主持人确实是美丽动人,“今天来的都是哪里的客人啊?哦,有贵州的啊?那么我就唱一首贵州民歌献给大家!”随着广东、陕西、湖南等地客人举手示意,主持人又一一用广东、陕西、湖南等地民歌犒赏大家。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经过主持人介绍,我们才知晓这里的景点全称叫做“天籁·蝴蝶泉”。“天籁”意为侗族大歌,“蝴蝶”意为苗族舞蹈。景区定位为:集自然风光与侗、苗民族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观光型旅游景区。

又有苗寨寨花登场献唱,又有侗族传人现今的寨主加盟带来了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侗歌苗舞,演出达到高潮。“现在我要邀请两位观众上台互动,与姑娘们一起表演选新郎!”台下举手的男士踊跃。一位湖南籍男士及另一名听不清来历的男士有幸被点中登台。“请问你们结婚了吗?”主持人发问。“结婚了!”湖南籍男士应答。主持人埋怨:“结婚了你上来干嘛?”另一位来历不明者回答:“我今天还没结婚!”主持人更是毫不客气说:“原来这个还是流氓!”台下顿时哄笑不已。演出继续进行,只见打着花伞的众姑娘渐渐围拢,直至将两名男士圈围到核心不见踪迹。“他俩在干什么呢?他们受到了怎样的礼遇啊?结果马上揭晓。”随着随着主持人话音,姑娘们缓缓打开包围圈,那两名企图老牛吃嫩草的先生这才被暴露出来,只不过他俩的脸上已经被涂抹了满满当当的锅底灰了。其中一名自觉脸面蒙羞,慌不择路地落荒而逃下得台来;另一名湖南籍的先生则被姑娘们押送进了貌似寨门的候演室,据说是接受修理去了,须臾他又被四脚朝天地抬出来扔下台去……

阳朔蝴蝶泉景区是一个集奇山、秀水、幽洞、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晴蜓款款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真是“千里走单骑,梦里桃蝴蝶”。蝴蝶泉位于阳朔月亮山风景区“十里画廊”的精华旅游地段,景区内有一个精巧的岩洞。站在溶洞出口处的原始铁索桥上,可鸟瞰高山流水瀑布、阳朔“香格里拉”遇龙河和羊角山等精华田园风光的最佳观赏台、蜜蜂园、蝴蝶园(中国最大的活蝴蝶观赏园)等景点。还有攀岩、速降、滑降等最时尚的户外运动项目、“梁祝”歌舞实景演出,超脱喧嚣,回归自然。

阳朔蝴蝶泉的景区太漂亮了!景区内奇峰叠彩、洞穴生辉、瀑布飞溅、泉水潺潺、山道盘旋、曲径通幽。登上南天门的观景台,犹如从天上看人间,十里画廊美景尽收眼底。泉边嬉水,高山攀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游天籁·蝴蝶泉,不知十里画廊美景”。

景区进口处山峰石壁上有一只巨大的“蝴蝶”这石壁上的巨蝶被人们称之为“帝王蝶”,也叫金裳凤蝶。它是中国蝶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这只“蝴蝶”的造型面积约有280多平方米,堪称天下一绝。国家文化部前副部长、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到蝴蝶泉景区参观后欣然题词:天下第一蝶。

景区内那一座据说是阳朔唯一的原始吊桥,虽说它还不如古东森林瀑布景区的彩虹吊桥那么壮观,但这被冠以“唯一”的名头,也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了。虽然我们来的季节不巧,不能亲身体验“与蝶共舞、蝶蝶不休”的感受,但是景区溶洞之中有一处潺潺泉水正从酷似蝴蝶的钟乳石后边流经,这也让我等有幸领略了鬼斧神工的天造之美,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名副其实的蝴蝶泉的名头由来而拊掌叫绝。

《桂林游之蝴蝶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gushi/1238262.html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