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科学发展观人才队伍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命犯桃花日期:工作总结阅读:6414

根据省气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以及第一阶段计划安排,省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省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湖涛同志带队于11月21日至23日分别赴大探中心、科研所以及泰安市气象局、肥城市气象局等四个单位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同志对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12月3日,又组织召开了奥帆赛气象服务省

局后援团队座谈会,交流了重大气象保障服务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听取了上述单位的工作汇报,并在四个单位分别召开了由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职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大家围绕“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就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经验做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思考基层在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难点与热点。调研组还实地察看了基层台站建设、探测环境保护等工作,交流了在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改善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做法,总结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成功经验、破解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调研的主要收获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人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快气象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在调研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各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对人才队伍建设均高度重视,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把人才资源作为一项战略资源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经过几年来的坚持和积累,效果显著。

(三)大力加强职工在职教育培训。大家普遍认为,在目前人员和体制条件下,在职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2003年,省局出台了《山东省气象部门职工学历(位)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并与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局校合作,为我省气象部门开展在职教育确定了良好的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各单位想方设法克服人员紧、业务重的困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职工参加学历(位)学习。通过开展职工在职教育学习,各单位现有职工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如泰安市气象局近年来共有30多名职工参加了在职学历教育,其中有2名在读博士和近10名在读硕士,还有部分职工目前本科在读。对于取得学位的同志,各单位按照省局在职学历教育管理办法规定,及时报销学费,有的单位甚至还给予奖励。截止到目前,大探中心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82.1%,科研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8.9%,泰安市局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55.3%,肥城市局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66.7%。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省局直属单位学历层次较高,县局次之,市局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分析:县局人员编制少,最近几年新进毕业生向县局倾斜;市局机关和基础业务单位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市局其他单位年龄相对偏大,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15万元。泰安市局还通过局校合作、局局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对年轻人才进行培养,如与省局气候中心联合开展

果树气象服务研究,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开展“节水灌溉”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对年轻人才提要求、压担子、促成长。另外,各单位还注意通过建立创新团队来促进人才整体成长。大探中心依托技术保障科和鉴定科分别成立了创新团队,并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引入淘汰机制;科研所以海洋气象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了两个省级创新团队,泰安市局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创新团队,并出台了考核评定激励机制。大探中心的安学银和科研所的吴炜同志被派到青岛参加奥运一线气象保障服务,通过重大气象服务保障任务来磨砺锤炼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座谈的过程中,大家也反映了当前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深层次讲还是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还不能做到以需求为引领来培养造就各类专门人才,偏重学历教育,素质和能力培养力度较小。另外,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缺乏也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山东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山东气象部门整体学历和知识层次结构在全国排在前列,在中国局组织的多次行业竞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重大科研项目方面缺乏领军人物,在某些业务领域缺少拔尖人才。具体的讲,当前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通过近几年强化在职学历教育,全省气象职工的学历层次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学历层次的提高并没有明显转化为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很多单位对在职学历教育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二是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有的同志也反映,由于业务量大、人手紧,一线业务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知识和能力难以及时得到提高。三是科研与业务两层皮的问题。现在很多单位对科研工作很重视,也列入了综合目标考核,科研课题和论文发表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也有些科研项目对实际的业务工作缺乏指导意义,难以转化为具体业务成果,还有的发表论文仅仅是因为职称评审的需要。四是重业务轻服务的问题。对基本业务方面的人才培养比较重视,对从事科技服务的同志培训培养力度相对较小。五是一线业务人员比较紧缺。基层台站测报人员年龄相对偏大,学历层次较低,知识老化现象比较重。科技服务人员很多是业务体制改革时的分流人员,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六是缺乏有效的人员退出机制。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人员管理方面与企业用工管理机制有很大不同,人员进来容易退出难。另外,实行阳光工资以后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迟迟不出台也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锅饭的现象,多干少干、干好干坏一个样,对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有一定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面向需求培养人才的理念。观念决定理念,理念决定发展。中国气象局提出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引领事业发展的理念,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服务的需求就是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面向需求,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对气象工作的深层次的需求,如:海洋经济、果品蔬菜、设施农业、高危行业等对气象工作的需求。要主动发现需求、挖掘需要、创造需求,主动适应,主动调整,培养更有针对性的人才,从而满足需求。要用开放的思维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对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各类岗位人才用社会服务需求的标准去衡量,去评价。

(三)建立项目和人才建设相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对省局确定的重点科研、业务现代化建设项目,支持科技业务骨干承担,并重点吸引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人才、一线高级专门人才参加;对项目的验收,要对青年骨干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并作为省局评选年度科研成果奖的重要参考条件;对通过所承担项目有效带动人才成长的人员,作为省局年度科研贡献奖的重要人选。要借鉴青岛市局利用奥帆赛气象服务培养人才、提升科研水平的机制,抓住明年全运会气象服务的机遇,力争带动培养造就一批骨干人才。

(四)建立完善创新团队管理机制。根据今年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各单位已经建立了面向不同专业方向的创新团队,下一步继续完善创新团队管理机制,争取每两年组织一次创新团队的评选,把创新团队作为凝聚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地市级气象部门为对象,根据完成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获奖及成果转化情况,业务现代化水平和应用情况,发表学术论文等情况,每次评选出1个创新团队。对确定的创新团队,省局可以通过下达项目的形式予以重点资助。

(五)建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动态管理机制。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合同制的实施,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聘任合同管理,明确聘期内工作方向和目标、任务、完成时间。作为续聘的必要条件,在聘高工聘期内,每年必须在所在单位作1次学术报告;副研级高工必须参加完成1项地厅级以上单位的科研课题或主持完成1项处级单位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正研级高工必须参加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主持完成1项地厅级科研项目,在国家二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第一作者)。同时,把在聘高工指导本单位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纳入聘任合同管理,每名高工要负(六)其他措施。加强人员交流轮岗,加强各类干部的交流和科研业务人员的交流,加强东西部干部和人才的异地交流;坚持学术论文双稿酬制度,提高科研工作积极性;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强科研成果向业务层面的转化,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机制;加大对人才事迹和业绩的宣传报道,提高其在部门内外的知名度。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气象局科学发展观人才队伍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来源:http://www.rhlawyer.com/fanwen/59150.html

工作总结范文